●每個戰士帶兩件皮大衣,下麵鋪一件,身上穿一件,雙手緊緊地揣在懷裏,希望可以得到一些溫暖。

● 部隊奔赴前線中央軍委命令部隊緊急待命

1969年3月2日的戰鬥結束後,蘇聯不甘心失敗,又迅速增調坦克、裝甲車和步兵進入珍寶島地區,頻繁對我進行軍事挑釁。

3月4日,《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發表了經周恩來親自修改的社論。

上麵寫道:

長期以來,珍寶島地區一直在中國管轄之下,我國邊防部隊人員一直在這個地區進行巡邏。怎麼能夠說珍寶島地區突然跑到“蘇聯國境線”那邊去了呢?

怎麼能夠說這塊中國領土成了蘇修邊防軍“警衛”的地方呢?

明明是蘇修軍隊侵犯中國領土珍寶島,向中國邊防部隊人員猖狂進攻,你們卻反誣是中國邊防部隊人員發動“挑釁”!

這次邊境衝突戰役引起了全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但中國政府還是采取了克製的態度,而且在對外宣傳方麵也很注意分寸。

為了表達憤怒,全國有上億人參加了遊行活動,強烈譴責蘇聯的侵略行徑。

3月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出通知。

要求:

各地軍民在遊行中做到不衝、不砸、不燒、不抓、不打蘇聯駐華使館、機構和蘇聯在華人員。

3月6日,周恩來將宣傳部門送審的稿件中有關“蘇修”的字眼改為“蘇聯”,他還多次指示邊防部隊,要嚴格按照“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行事。

珍寶島衝突發生後,蘇軍在遠東地區進入了臨戰戒備狀態。此後,蘇軍多次派出配備有裝甲車的武裝部隊越過烏蘇裏江,登上珍寶島。

同時,中國邊防軍繼續上島巡邏,但雙方沒有發生衝突。

當時,中國準備召開中共中央“九大”,大軍區首長均已來到北京。中央軍委專門在京西賓館開設了一個房間,架設了專線,由沈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負責直接與前線聯係,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負責掌握國際方麵的情報,隨時向周恩來彙報,並由周恩來最後決定。

3月4日晨,中國邊防巡邏分隊上島巡邏搜索,蘇軍發現後,馬上從“下米海洛夫卡”和“庫列比亞克依內”出動裝甲車12輛、卡車4輛、指揮車2輛,開進珍寶島對麵的樹林中,將炮口對向珍寶島。

當時,蘇軍有3輛裝甲車從北端侵入珍寶島,這個時候,中國巡邏分隊已返回,雙方未接觸。

此後,3月5日、7日、10日、11日、12日,蘇聯邊防軍和裝甲車又多次侵入珍寶島,以及島西側的中國河道。

為了應付事態的進一步擴大,3月7日中央軍委給沈陽軍區發來指示:

在烏蘇裏江冰化以前,把珍寶島和七裏沁島作為自衛反擊的重點。抽調步兵、炮兵以及高炮和反坦克分隊部署在饒河西南地區集結待命。

按上述指示,沈陽軍區馬上把分散在各個支農點上的部隊迅速收攏,在4天內進至指定地域。

擔負任務的部隊迅速行動,一邊進行戰前思想政治動員,一邊進行戰鬥編組和臨戰訓練。

工程兵分隊在珍寶島西南側的江汊地區即蘇聯邊防軍車輛經常通過的地方,設置了小麵積的反坦克地雷場,而反坦克炮兵則隱蔽進入前沿和縱深陣地。毛澤東命令立即上前線

3月3日,為了保衛祖國邊疆不受侵犯,解放軍二十三軍六十七師緊急傳達了毛主席的“二○一團立即上前線”的指示。

命令下達後,二○一團馬上進入戰鬥狀態,分發彈藥、口糧,全團上下,不分職務高低,一律剃光頭,這是為了負傷後便於包紮。

這天下午,二○一團以營為單位,召開戰前誓師大會,戰士尚新勝剛從錦州步兵學校畢業不久分到九連,指導員張萬池立即找到他,讓他馬上寫一篇發言稿,代表九連進行誓師發言。

當時,戰鬥英雄楊林是營炮連的一位班長,尚新勝和他分別代表各自所在的連隊在營誓師大會上宣了誓,之後,他又代表全營在團裏宣誓。

傍晚時分,二○一團的戰士們乘坐著一列火車駛離牡丹江車站。這不是一列普普通通的火車,而是一列滿載著中國士兵的軍用悶罐車。

悶罐車迎著刺骨的寒風,帶著偉大領袖毛主席和全國人民的囑托,向著前線奔馳而去,途中不停靠任何車站,一直往北走。

因為是悶罐車廂,車上沒有任何取暖設備,寒冷刺骨的風從車廂的門縫吹進來,凍得戰士們瑟瑟發抖,大家隻好把軍大衣從背包上解下,盡量去堵這足有二三指寬的門縫。

用大衣根本擋不住寒風的襲入,在悶罐車廂的戰士們紛紛站起來,原地跺腳、跑步,以驅趕寒氣,這樣可以暫時暖和一下。

大家剛剛剃了光頭,原本非常合適的軍帽也一下子顯得大了許多,在腦袋上直往下墜,時不時還要動手把軍帽扶正。

就在這時,戰士們尚新勝想出一個“驅趕寒氣”的主意,那就是講故事,尚新勝對大家說:“大家輪著講故事,由我開頭。”

於是,戰士們你一個、他一個、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地講起來,多得說都說不完,把車廂裏的寒冷忘在了腦後。列車在飛駛,戰士們馬上就要到達目的地了。

3月4日4時,這輛秘密行駛的悶罐車終於在一處停下,車廂門打開,外麵依然是一片漆黑的世界,二○一團的戰士跳下了火車。

突然,在不遠處隱隱約約有燈光在閃動,定眼一看,好家夥,已做好偽裝的帶有帆布蓋的軍用卡車整整排了一大片,足有幾十輛。

團裏馬上把車輛分配到了各個連隊,新的行軍又開始了,尚新勝所在的九連是尖刀連,前麵開路的任務就落在了他們頭上。

二○一團乘坐的汽車在冰雪中艱難地行駛著,走了一段時間,天就亮了,他們清晰地看到,下麵哪裏是路啊,到處都是雪地,車轍多了,也就是路了,但車子依然顛簸不停。

為了給部隊開路,在雪路的兩邊,許多當地群眾拿著鐵鍬在鏟除冰雪,他們邊幹活,邊興奮地望著車上的戰士們。

每一個親眼看到這個場麵的戰士無不為之感動,如此寒冷的天氣,群眾不分男女老幼,為保衛我們偉大的祖國不受侵犯,他們貢獻著自己一份微薄但又極其偉大的力量。

當時,碰到不好走的路麵,當地群眾會走過來幫助戰士們推車,有時不小心把汽車翻倒,群眾還幫助把車再翻過來。要知道,這時的氣溫接近零下40度,即便是戰士們也會覺得寒冷無比。

為了防寒,戰士們穿得厚厚的,都戴著保暖的皮帽子。在黑龍江,老百姓隻是戴著帽子是難以過冬的,還必須圍上厚厚的圍巾。

3月4日16時左右,二○一團汽車終於停下了,這裏是一片樹林。經過一天的行軍,快成“冰棍”的戰士們急忙跳下汽車。下地後,大家發現自己的腿腳已經不那麼靈活了,但他們還是快速進入了樹林子。

下車後,戰士們已經饑餓難忍,在車上別說喝口熱粥,連熱水都沒有,所以,現在必須做飯!

炊事班馬上支起鍋搭起灶,從戰士們背負的糧食袋裏取出大米。不一會兒,一大鍋香氣噴噴的大米飯就做好了,戰士們取出隨身攜帶的軍用缸子,紛紛來到鍋前,看著滿鍋的飯菜幸福地微笑著。

終於可以吃到一口熱飯了,戰士們把所有的疲勞都忘得一幹二淨,有的戰士從樹林裏撅下兩根樹枝,當做筷子,吃起來比任何時候都香。

在高興的同時,他們沒有忘記自己肩負的重要使命。雪地裏尋找鎮江屯

二○一團來到那片小森林後,進行了短暫的休息。後來,尚新勝所在的九連收到了上級傳來的一份電報命令。內容如下:

由於連隊行軍走過了頭,後續跟進連隊已進入到我們預定進入的地區,即珍寶島旁邊的209高地。九連應立即派出一個排繼續前進,在傍晚時分進入距離珍寶島隻有幾裏地的沿江小村莊,即鎮江屯,潛伏偵察。連隊其餘三個排(含炮排)原地待命。

二○一團九連接到命令後,連裏馬上就開會研究,最後決定尚新勝所在的排進駐鎮江屯。

任務艱巨,戰士們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一切準備就緒後,尚新勝所在的排開始在夜間徒步行軍。連副指導員徐誌遠隨該排行動,戰士們心裏都憋著一股勁,都想和蘇軍好好地幹一仗。

戰士們背負著槍支、彈藥、糧食、皮大衣、背包等物資,每個人的負重超過60斤,在茫茫的雪野裏找尋著鎮江屯的位置。

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三個小時、四個小時都過去了,還是沒有找到鎮江屯的影子,這個地方到底在哪裏呢?

走這麼遠也沒有找到目標,戰士們有些疲乏了。在雪地裏每走一步,都要耗費很大的力氣。事實上,他們在大森林裏迷路了。

有的戰士快走不動了,因為他們已經兩天兩夜沒有睡過覺,他們不再寒冷,但渾身熱得冒汗,裏麵的衣服都濕透了。

實在太累了,尚新勝走著走著時,兩次撞在了大樹上,頭上流出大片的鮮血,可他忍著,把傷口包好繼續趕路。

麵對這種情況,連副指導員徐誌遠說:“不行,部隊已極度疲勞,不能再繼續這樣走下去了,必須休息,重新研究方案。”

在休息時,徐誌遠和代理排長鞠文學及尚新勝認真研究了一下。因為尚新勝是軍事院校畢業,許多大事,連排幹部都和他商量。

他們覺得,鎮江屯既然是一個小村莊,一定會有道路連通,在森林中尋找肯定是徒勞的,就決定先派出一個偵察小組,前去摸清鎮江屯的準確位置。

會議經研究決定,由副指導員徐誌遠、戰士尚新勝和連部通信員劉金聲組成特別偵察小組,繼續尋找鎮江屯的位置。

這次行動輕鬆了許多,他們身上的背包、軍大衣、4枚手榴彈、3個衝鋒槍彈盒、水壺、糧食袋等等物資全部留下,每人僅帶一支衝鋒槍,一些子彈,副指導員徐誌遠隻帶一支手槍。

他們的首要任務是尋找道路,但他們自己的位置在哪裏還不清楚,這道路又會在什麼地方呢?漫漫雪野,他們努力搜尋著。

找了半天,依然沒發現道路的蹤影,後來,他們以目前的停留地作為圓心,走出一個大圓,但仍然找不到,再繼續擴大圓周。

方案確定後,幾個人就繼續做圓周運動……找到通往鎮江屯的公路

為了找到道路,副指導員徐誌遠、尚新勝和連部通信員劉金聲3個人輪流著在前麵開路,後邊的人再踩著前邊人的腳印往前走。

突然,他們的眼前一亮,在前麵有一條白雪皚皚的道路。幾個人的臉上頓時露出了興奮的喜悅,這是他們找到鎮江屯最關鍵的一步!

為了恢複消耗掉的體力,他們躺在冰涼的馬路上大口大口地喘著氣,任憑漫天雪花飄落在他們的臉頰上,但心裏卻無比高興。

在雪地上休息了一會兒,當體力漸漸恢複後,他們站起來繼續趕路。他們必須找到那個鎮江屯。可是,馬路又通向兩個方向,那鎮江屯是在哪個方向呢?他們猶豫了。

如果走錯了路,他們甚至會遠離自己所要找的目標,但此時已經沒別的辦法了,必須選擇一條路走!

他們手提著衝鋒槍,沿著馬路的一個方向,快速向前走去……一個小時後,路邊的樹林已經漸漸消失,一片開闊地出現在眼前!

他們抬起頭看了看,隱隱約約有一座村莊就在不遠處,這個村莊是鎮江屯嗎?

就在這時,他們突然不安起來,麵前的開闊地是江麵嗎?如果一旦是江麵,跨過它,就等於跨過了烏蘇裏江,進入了蘇聯境內。

他們小心翼翼地離開馬路,在隱蔽處仔細觀察。他們在判斷這厚厚的積雪下麵到底是土還是冰?如果是土,就好,如果是冰,他們必須止步了。

此刻已是3月5日2時了,他們已經沒有太多猶豫的時間,必須馬上作出決斷。經過認真考慮後決定:做好一切戰鬥準備,繼續前進。接近村莊時,他們將子彈推上膛,打開保險。

3個人快到村頭時,突然發現一戶人家竟還點著燈。他們走近門口看了看,幾個大字赫然映入了我們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