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咱們再走一個,新年新月的。都幹一個。雷宇,說你呢。都等你呢,自己在那想什麼呢!”
是呀,又是一年過去了。不知不覺快奔4的人了。要不人們都說歲月是把殺豬刀。刀刀催人老。總想記下一年中發生的事情。可到最後啥都記不起來了。回頭想想不知不覺一年過去了。硬要記住些什麼,就隻能是柴米油鹽一些生活中的瑣碎事。也許這就是生活。平淡如水。水流過去了,日子也就過去了。如今我們都不再年輕。那些逝去的歲月啊,隻能留在自己記憶深處,不經意間觸碰一下,滿滿都是回憶。
“好,今天高興哥幾個聚會,不醉不歸。先說好。誰都別勸酒。一會兒都打車回去。拉家帶口的都不容易。安全第一。來碰一個”酒入喉,什麼滋味隻有自己知道。
總得來說我的人生還算可以,小學是在我們村子上的。一個班30多個人,村子不大,又趕上計劃生育。一般一家就一個孩子。趕上二胎的,家裏就要被罰錢了。那是候,村子裏的人都不富裕。一罰款更窮了。可是當時的人們沒有現在的人攀比心那麼重。那個詞怎麼說呢,對“淳樸”。就是這個詞。左鄰右舍那關係處的,跟親兄弟一個樣。一到飯點端著碗就出來了,今天去你家夾點菜把飯吃了。明天我炒個好菜你來我家咱倆喝點。關係就近了。弄不好,你家一個兒子,我家一個閨女,咱倆家就定個娃娃親。真當親家處。我呢不行,我是6歲回的老家。小時候父親在外麵工作,那個年代叫吃“”商品糧“”就是不是農民,屬於非農戶。城市戶口。我是從小跟著父親跑,他上哪我就上哪。直到該上小學了,才把我弄回老家。跟著我媽在家上學,他呢就又跑城市上班去了,一個星期回來一次。記憶中我們家是第一個買摩托車的人家。好像是我爸倆月沒回家,第三個月就騎著新摩托回來了。感情是用倆月工資換了一個摩托車。為的是再回來的時候方便。
剛上小學的時候因為我常年跟著我爸在外麵,口音跟村裏的小夥伴不一樣。我說什麼他們都聽不懂。所以朋友很少。上課老師講課經常問我聽懂沒。時常給我自己補課。用我能聽懂的普通話跟我說,慢慢的我的口音也轉變了,朋友也就多了。小男孩嘛,淘氣是肯定的。我們家附近有好幾個都跟我同歲。我們就拉幫結派組織我們自己的小圈子。那時候隻認朋友,不管對錯。朋友做的一定都是對的,錯的也是對的。因為我爸不常在家,我媽漸漸的管不了我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講義氣成了我們那個時候的主要性格。不知不覺小學6年就過去了。
因為初中要到鄉裏去上學,村裏沒有中學。我們這個班12個男生在結束了小學6年教育以後。懵懂的去了鄉裏上中學。因為離家遠了,鄉裏的初中是周圍所有村的學生都要到鄉裏的中學課。人多了,不認識的學生多了。認識的學生少了。除了自己村的,別人都不認識。所以一個村的同學就看著格外親。初中我們村的同學被分到不同的4個班。記得剛進初中一個班就有3個認識的。全是我們自己村的。別人都不認識。新的環境,新的同學,新的心情。好在還有幾個認識的。我們四個就經常湊下一起聊。以後一起上學一起放學。宋闊,是我們之中生日最大的,我們都叫他老大,張曉排老二,王陽老三,我生日最小我是臘月的生日。我成了老幺。最小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