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運行的規律性
股價階段
對於任何股票來說,股價走勢無非表現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築底,第二階段:拉升,第三階段:構頂,第四階段:開跌。
牛熊交替
股市運行有兩種相反的趨勢,這就是市場上常說的“牛市”與“熊市”。牛市與熊市是交替出現,此起彼伏的。牛市是股價看漲,行情向好,人氣沸騰,交投活躍的階段,也是投資者大展英姿,投資獲利的好機會。而熊市則是股價看跌,行情向淡,人氣低迷,成交清淡的階段,熊市的到來,意味著股市冬季的來臨,市場需要休眠,投資者經受磨難,耐心、信心麵臨考驗。在這一階段的入市者要格外小心,謹慎從事。對於大勢的判斷是非常關鍵的。究竟市道處於牛市還是熊市關係到完全不同的操作手法。
股市中的辯證關係
強弱恒定與交替出現
“強弱恒定”是指股市中存在著慣性現象。自然界中的慣性規律在一定程度上也適用於股市。所謂“強者恒強、弱者恒弱”便是這種情形的寫照。股市中的強勢個股與弱勢個股、強勢板塊與弱勢板塊、強勢市場與弱勢市場在一定的時期內往往恒定不變。比如,題材類個股形成強勢時,往往會反複上漲,而此時,藍籌類個股可能會成為弱勢,不斷下跌。曆史上,某一時期可能以滬市為強勢市場:交投活躍、成交占優、題材多多、獲利較易,而深市則會形成弱勢市場:交投清淡、成交稀少、題材不多、獲利較難。反之亦然。
但是,以上這種強弱恒定隻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時期內的“恒定”。“恒定”是相對的、變化是絕對的,當這種“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趨勢發展到極致時,便會演化出它的對立麵——“交替出現”。交替出現是指股市中存在著的“風水輪流轉”現象。股市中的強勢與弱勢、業績與題材、市盈率與成長性,經常處在一種相互轉化的過程之中,“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成為交替出現的生動反映。
高拋低吸與追漲殺跌
“高拋低吸”與“追漲殺跌”是股市中的兩種截然相反的操作方法。這兩種操作方法經常處於矛盾運動之中。很難說哪一種方法是正確的,哪一種方法是錯誤的,或者說,哪一種方法比另一種方法更先進、更高明。關鍵是要看股市中行情處在什麼樣的階段。不同的行情階段,使用的操作手法完全不同,而不能簡單地、一味地批判“追漲殺跌”或“高拋低吸”。一般來說,平衡市時運用“高拋低吸”,突破市時運用“追漲殺跌”。
事前決策與事後驗證
股票交易的實時性很強,有時甚至是很關鍵的。投資者通常容易犯的錯誤是對自己的能力作出不恰當的估計。比如,事後回憶當初曾經作出過某個結論,後來被證明是正確的,在這種現象的驅使下,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其實,“事先決策”與“事後驗證”構成了股票市場乃至整個投資行為的一對永恒的矛盾。在戰爭年代裏,要奮鬥就會有犧牲;在市場經濟中,要投資就會有風險;在操作股票時,要買股就會有“套牢”的可能性。那麼,是成功還是失敗,必須事前作出決定。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最大區別就在於事前作出了決定,並且采取了行動。
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
“技術分析”是隻從股票的市場行為來分析股票價格未來變化趨勢的方法。股票的市場行為主要通過其市場價格、成交量、價與量的變化以及完成這些變化所經曆的時間來表現的。技術分析的優點是同市場接近,考慮問題比較直觀。利用其進行股票買賣見效快,獲得收益的周期短。這種方法的缺點是考慮問題的範圍相對較窄,對市場長遠的趨勢不能進行有益的判斷。
“基本分析”是根據經濟學、金融學、財務管理學及投資學的基本原理,對決定股票價值及價格的基本要素進行分析的方法。這些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宏觀經濟指標、經濟政策走勢、行業發展狀況、產業市場狀況、公司銷售和財務狀況等。通過分析,評估股票的投資價值,判斷股票的合理價位。基本分析的優點主要是能夠比較全麵地把握股票價格的基本走勢,應用起來相對簡單。它的缺點是預測的時間相對較長,對短線投資者的指導作用不是很大,預測的精度相對不高。
在股市操作的實戰中,一定要將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基本麵提前布局(即選股),技術麵果斷出擊(即選時),隻有這樣才能做到長短結合,相得益彰,“軟”“硬”兼施,相輔相成。
利潤滾存與止虧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