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鄧小平最後強調:

搞好軍隊的責任首先在軍以上幹部,這些人把軍隊帶好了,我們黨的一套優良傳統就能保持好,軍隊就會非常團結、非常有戰鬥力。

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軍委擴大會議之後,中央軍委向中共中央上報了《關於壓縮軍隊定額、調整編製體製和安排超編幹部的報告》。

7月19日,中共中央批轉了報告與實施方案。

關於安排超編幹部的方案提出,對超編幹部在軍內采用增編副職、增設顧問、做研究工作、送學校培養、離職休養等方法,安排大部分師以上幹部和部分團以下幹部。其餘幹部退出現役,由地方安排,轉業、複員或退休。

關於調整編製體製的方案提出,精簡整編主要是精簡機關,裁並重疊機構,減少保障部隊和普通兵員,保留技術骨幹和技術裝備,減少陸軍比例,增大海軍、空軍比例。

從1975年第4季度開始到1976年,各軍區、各軍兵種按照新編製進行整編。到1976年,全軍總人數在上一年的基礎上減少了136%。

機構臃腫、兵員膨脹的勢頭得到遏止。人數減少了,裝備水平卻提高了。軍隊建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治理整頓國防科工委

1975年3月8日,初春的北京,春光明媚,到處一片生機盎然。

這一天,剛剛被任命為國防科委主任的張愛萍,遵照鄧小平關於治理整頓的方針和要求,率領一個工作組,到七機部下屬的“老大難”單位,北京南苑七機部第一研究院,即現在的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調查研究。

由此,張愛萍展開了曆時8個月的對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領域,急風暴雨般的整頓。

早在1974年11月6日,葉劍英就在西山,召見了在外地治療腿傷剛回來的張愛萍。

見麵後,沒有寒暄。葉劍英目光灼灼地盯著張愛萍,激動地說:“整頓國防工業非你莫屬!”

接著,葉劍英又補充道:“形勢嚴峻,我們不能再耽誤時間了。軍委已經決定,你任國防科委主任,陶魯笳改任政委,同時恢複你副總長職務。”

張愛萍“騰”地站起來,拄著手杖,拖著未治愈的傷腿出征了。

張愛萍清楚地認識到:坐到科委機關裏指手畫腳一下解決不了問題,隻有下去,抓產品、抓型號,先把衛星送上去,全局就活了。

整個國防工業係統,七機部是關鍵,一院是關鍵,卡脖子的地方又在二三〇廠,搞平台的,沒有它,導彈就翻跟頭了,所以二三〇廠是關鍵中的關鍵。仗就要這麼個打法。

於是,第三天,張愛萍又到坐落在永定路的二三〇廠及其配套研究單位十三所進行調研。

麵對該廠落後的局麵,張愛萍毫不動搖,堅持做了10多天的調查,掌握了情況,下定決心:整頓七機部。

3月27日,七機部全體幹部大會隆重召開。

在這次會上,張愛萍拄著拐杖上台講話。他針鋒相對,首先對二三〇廠部分同誌提出的問題,一一作了回答。

張愛萍鏗鏘有力地說:

葉帥交代我的任務是要盡快拿出東西來,這是專委的決心,也是中央的決定。

完成任務,二三〇廠是核心,解決得好,武器就上天了。我就是要從這裏打開突破口,以點製麵,以點帶麵,橫掃整個七機部!

接著,張愛萍揭露了二三〇廠存在的貪汙盜竊、損公肥私、消極怠工、打架內訌等影響和破壞生產的惡劣現象,並予以無情地抨擊。

對於如何改變目前這種落後局麵,張愛萍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整頓。

張愛萍說:

這是鄧小平提出、毛澤東同意的亂中求治的措施,已經在鐵路整頓中開始見到成效。

張愛萍提出,要進行思想上的整頓、生產秩序上的整頓,更重要的是對領導、對幹部的整頓。

張愛萍從國際形勢的嚴峻,說明整頓的必要,並明確提出:

我們要集中我們國家現有的一切科學技術力量,國民經濟的力量,科學研究、試製、生產的力量,在中央、軍委統一領導和組織下,必須爭取在最近二三年內拿出我們的“殺手鐧”來!……

這裏所說的這個“殺手鐧”,就是洲際導彈,就是能把核彈頭發送到世界任何地方的洲際導彈。

張愛萍安排工作組在二三〇廠進行整頓試點,要求他們盡快做出成績,以點上之果,催麵上之花,推動七機部的整頓和發展。

對整個七機部的整頓,以實現1977年拿出洲際導彈這個目標為主線,抓科研、生產,邊破邊立,盡快恢複正常的政治、生產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