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二萬五千裏的長征――第八路軍紅軍時代的史實》(2 / 2)

另外,還發現朱笠夫編著,漢口抗戰出版社1938年1月出版,書名和內容相同,封麵卻是一幅紅軍正在雨雪中行軍的木刻版畫,書中無照片,32開,82頁的版本。

趙文華編著四種版本

(1)《從江西到陝北》,趙文華編著,上海大眾出版社1937年出版,32開,76頁。封麵也是一幅紅軍正在雨雪中行軍的木刻版畫,書名和內容與朱笠夫編著本相同,但書中無照片。

(2)《從江西到陝北》,趙文華編著,上海大眾出版社1937年版12月初版本,32開,83頁。書內附有四幅照片:《總指揮朱德將軍》、《抗日軍政大學師生之一部》、《八路軍的中堅人物徐向前、周恩來、肖克、卞參謀》、《毛澤東向軍民演講》。全書文字用藍色油墨印刷。

(3)《從江西到陝北》,趙文華編著,上海大眾出版社1937年12月初版本,32開,71頁。書中沒有附照片,文字是用黑色油墨印刷。

(4)《從江西到陝北》,趙文華編著,上海大眾出版社1937年12月出版,32開,83頁。書內附有四幅照片。此書是藍色油墨版的另一種版本,隻是改用黑色油墨印刷了。

大華編著兩種版本

(1)《從江西到陝北》,大華編著,上海複興出版社1937年12月初版本,32開,76頁,“複興叢書之一”。封麵也是一幅紅軍正在雨雪中行軍的木刻版畫,書名和內容與朱笠夫編著本相同,書中也無照片。

(2)《從江西到陝北》,大華編著,上海複興出版社1938年1月再版本,

32開,76頁。

我們將《從江西到陝北》一書的內容,與有關長征的史料比對,發現其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素材,源之斯諾著,汪衡譯《毛澤東自傳》中的第三、四章;而第四章,是原文轉載幽穀著的《紅軍二萬五千裏西引記》;第五章“搶橋”素材,取之《紅軍長征記》中加倫著的《飛奪瀘定橋》等;第六章素材來自斯諾、尼姆?韋爾斯等中外記者有關紅區的報道。可見這本《從江西到陝北》一書的編著者,當時手頭上關於紅軍長征的原始資料相當豐富。而同一書名和內容的書卻先後署有“朱笠夫”、“趙文華”、“大華”三個不同的名字,三個不同的署名很可能是同一個人。那麼,此人是誰呢?

我們隻能根據現有的資料推測,此人會不會是簡又文(1896―1979)?字永真,筆名大華烈士,廣東新會人。簡1936年在上海創辦《逸經》半月刊,任社長兼主編。《逸經》雖隻發行一年兩個月,但在此期間,卻經常刊載政治性文章,如《馬克思也是詩人》;瞿秋白犧牲不久,即刊發了瞿秋白的遺作《多餘的話》;1937年7月5日,在國共正式合作的前夕,敢於在標題上冠以“紅軍”,發表幽穀(董健吾)的《紅軍二萬五千裏西引記》和毛澤東在延安的照片等。據有關史料介紹他手頭上的資料和稿源很多,而且對文稿的來源十分保密。他的政治傾向和與中共地下黨員董健吾過甚從密的關係,他極有可能得到或看到許多有關紅軍和長征的資料。另外,他的筆名為“大華烈士”,而《從江西到陝北》一書的三種署名就有一個是“大華”。此書的作者是否真是簡又文,還需史學界進一步考證。

70個春秋過去了,品讀這些早已發黃的紅色曆史文獻,猶如品嚐到異香四溢的國酒茅台,讓人深深感到此書的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