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當時工地的這個順口溜,就是他們搶建大站的生動寫照。
施工緊張時刻正趕上春節,為了保證工程按期完工,大港油建的工人們在春節當天仍堅持施工,沒有一個人回家。除夕之夜,電焊的弧光比節日的焰火更燦爛,大家幹得熱火朝天。
很快,大家的努力帶來了豐碩的成果。
二大隊一中隊僅用13天,就同時建成了這兩座大型儲油罐,比原計劃40天提前了27天,保證了按時投產。
5月,大港油建的工人們又創造了4天半建一座1萬立方米大罐的新記錄。
7月中旬,大港油建的工人們又接到了兩座2萬立方米儲油罐的任務,要求國慶投產。
這樣的大罐大港油建的工人們連見都沒見過,如果采用“充氣頂升”工藝施工,必須有30台大型壓風機。哪裏去找這麼多的大型設備,真是困難重重!
為此,大港油建的工人們立即派人到外地取經。
當時,外地大罐施工多采用“水浮正裝”施工法。如果用這種方法施工最快也得4個月才能建成,趕不上工期要求。
在困難麵前,施工人員就自己想辦法,動員大家獻計獻策。
在集中群眾智慧的基礎上,施工人員綜合了十多個施工方案,他們把“水浮正裝”的“水浮”和“充氣頂升”的“倒裝”結合起來,在我國頭一個創出了“水浮倒裝”新工藝施工方案。
該方案很快得到了有關領導的支持,並投入實施。在施工過程中還碰到其他的一些難題,但通過幹部、工人和技術人員的同心協力和艱苦奮戰,這些難題都一個一個被解決了。
經過25個日日夜夜的苦幹和巧幹,兩座大罐同時建成了。比“水浮正裝”法提高工效4倍多,創造了我國大罐施工的新工藝和新記錄。
3月31日,經過油建工人3個月的野外苦戰,南大站一期工程,僅用82天就建成了。
當時,影響任滄管線和南大站4月1日投產的一個嚴重問題是沒有生產電源。為此,會戰指揮部組織鑽井、設計院、機修廠和供應部門的專家們聯合攻關,反複琢磨,提出了解決方案,又經設計院機械組的設計人員連續突擊,終於搞出了設計方案。
大港油田機修廠經過精心試製,研製成功大馬力柴油機通過中間軸和氣囊離合器直接帶泵輸油裝置,保證了南大站4月1日按期投產,為早期無電源油田和長輸管線輸油開辟了一個新途徑。
在這同時,任4井、任6井、任7井、任11井和任15井五口高產油井和集油管線也先後建成。真是水到渠成,4月1日按計劃全麵正式投產。
4月1日,南大站紅旗招展,鑼鼓喧天,大站附近幾十裏的村民都跑來看南大站投入運營。
作為建設者的石油工人更是興奮,他們紛紛穿上新裝,來到大站觀看盛況。
這一天,上萬噸原油集中到南大站,通過同時建成的任滄管線輸到了滄州,實現了會戰指揮部製訂的4月1日原油上1萬噸的第一個戰役目標。
當一些工人看到大站運營正常後,他們都激動地流下了淚水。
4月5日石油化工部發來賀電,電文中說:
隻用三個月就高速優質建成了這條管線,打出了長距離輸油管道和萬方大罐冬季施工的新水平,做到了投產一次成功,為加快高產油田的開發建設,為石油工業高速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妥善解決原油北輸問題
1976年2月,當南大站和任滄管線正在緊張施工的時候,原油北輸工程已經開始醞釀了。
1976年2月23日,石油化工部正式發出搶建任丘到北京輸油管線的通知。通知要求,北輸工程3月開工,6月底建成,7月1日把原油送到北京。
這又是一項規模宏偉的緊急工程,必須重新組織力量,打好第二個戰役。
根據任丘油田的總體規劃,新設計的任京管線全長120公裏,穿過河北省的任丘、雄縣、安新、新城、滁縣和北京市的房山6個縣。管徑529毫米,年輸油能力1000萬噸。
1976年3月26至28日,華北輸油管道指揮部在房山召開了任京輸油管道工程會議,設計、施工單位和有關地、縣的122人參加了會議。此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組織領導,任務分工和施工部署。
3月底,管道設計院交出了設計,這為施工爭取了時間。
4月至5月本來是施工的黃金季節,可是永定河流域的風沙卻給施工工人帶來了難言的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