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三、攻克難關
●有個專家無奈地對李敬說:“長慶油田是井井有油,井井不流”。
●很多職工感動地說:“傅指揮是我們的好領導,真正的貼心人。”
●麵對困難,井下工人豪邁地說:“寧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 攻克難關第一口自噴井出油
1971年3月至4月,春天的腳步在隴東大地上,悄然響起,爬上樹梢的枝芽向人們傳遞著春的氣息。
此時,隴東探區的喜訊也不斷傳來,部署在隴東探區的慶字號6口油井相繼出油,這給參加會戰人們帶來了巨大的鼓舞。
5月,為了加快找油步伐,蘭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決定親臨戰區視察工作。
在視察中,皮定均看望了在一線工作的工人同誌,並同他們親切握手,還鼓勵他們努力工作,爭取找到大油田。
最後,皮定均還向會戰指揮部提出:
集中力量打殲滅戰。
皮定均一行考察離開後,會戰指揮部根據皮定均關於“集中力量打殲滅戰’”的指示要求,對工作進行了迅速調整,並明確提出“五集中”:
集中目標。以馬嶺為主攻戰場;
集中兵力。在主戰場上22個鑽井隊;
集中領導。加強對主戰場的領導,靠前指揮;
集中物力設備。機械、材料優先保證重點探區;
集中時間。力爭在“八一”前後拿下馬嶺油田。
8月份以後,力爭在10月前後,一舉突破吳旗、麻黃山—姬原地區。
“五集中”發出後,長慶會戰的戰場上風雲再起,長慶會戰的高潮形成了。
當時,會戰指揮部第二分部搬至慶陽後,很快馬嶺圍殲戰就拉開了。
為了加快勘探進程,二分部首先集中了12台鑽機,在馬嶺地區開鑽了12口探井,使圍殲的局麵一步步形成了。
在會戰的緊鑼密鼓中,廣大職工的熱情也不斷高漲,一幕又一幕奮戰畫麵在馬嶺產生。
32303鑽井隊為了早日開鑽,不等天晴,不靠外單位支援,不等吊車到,頂風冒雨把12噸重的鑽機用人力拉上兩米高的鑽台,把幾十噸重的泥漿泵、柴油機拉上底座。
3208隊在嶺2井打“口袋”過程中,發現鑽速突然變快,他們立即和地質人員取得聯係,密切配合分析研究,從而發現了一個新的油層。
3209隊一個剛複員的戰士,認真學習鑽井業務技術,很快提高了分析能力,在鑽探中,他發現了一個油層。
會戰中,為了紮紮實實進行調查研究,搞清地質情況,許多地質人員,日夜堅守在各個井場,和鑽工們同甘共苦,為順利勘探提供了條件。
此時,作為二分部鑽井負責人的李清芳,也像廣大職工一樣,自始至終蹲在井場,跑在一線,時時關心掌握著各處鑽井的進展情況。
在平時的工作中,李清芳一身工衣不離身,一年到頭很少在家裏過節,每每下到基層,從來不吃一次特殊飯,常常是兩個饅頭一盤菜,要麼就是一碗幹麵條,和工人蹲在一起“呼嚕”一下吃下完事。
在與工人交往中,李清芳還特別能和職工群眾打成一片,一起吃大苦耐大勞,在職工中不擺官架子,不賣老資格,老老實實“甘為孺子牛”,做職工群眾的知心朋友,深受工人的愛戴,享有崇高威望。
特別在會戰的最艱難的創業時期,李清芳為了在隴東高原上很快豎起鑽井這個龍頭,他不畏條件艱難,經常帶頭發揚“人抬肩扛”的精神,闖過了一道又一道難關。
一次,天下著大雨,汽車上不去,李清芳就動員職工,從馬嶺川賀旗鎮把鑽杆一根一根抬到半山腰的井場上,這樣往返一趟就有10多公裏。
在李清芳的帶動下,盡管大家累得滿頭大汗,雨水澆透了渾身的衣服,兩條腿變成了泥筒子,也沒有一個人言苦。
在當時,在黃土高原上打井,下雨汽車上不去,那是經常的事情,遇到這種情況,隻得用拖拉機給井隊送油。有時還要邊修路,邊往上爬,保證鑽機不停。
在那時,井隊工人住的是帳篷和活動板房,一遇搬家,就要預先蒸好三兩天吃用的饅頭,因為搬家在路上遇到麻煩,一耽誤可能就是幾天,所以必須準備好路上的夥食問題。
有時,舊井場搬了,帳篷拆了,遇到了雨天,有時一個星期還搬不到新的井場,於是李清芳就和大家睡露天,吃冷饅頭。夏天還可以將就,冬天拿出來的饅頭就凍成了冰疙瘩。
李清芳和廣大工人的努力,很快就得到了巨大的回報。
6月27日,3209隊所鑽探的嶺9井,給隴東探區帶來了自上隴東以來最大的一個喜悅。嶺9井完井測試噴油,日產原油258立方米。
嶺9井的噴油,也宣告了隴東地區會戰的第一口自噴井的出現,並創陝甘寧盆地石油勘探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
無疑,嶺9井的高產噴油,是在隴東千裏高原上震響了長慶石油大會戰的第一聲春雷。
一時間,長慶油田會戰指揮部黨、政、軍方麵的領導,慶陽地委、專員公署的黨政領導,以及大批油田幹部職工和當地人民群眾紛紛趕到現場,觀看了嶺9井噴油的壯觀場麵……
大批參觀人員把喜訊帶回各地,在各地再次引起了更大的歡呼。特別是隨著各參戰石油大軍的代表回去後,喜訊使整個參加會戰的各路石油大軍都沸騰了。
參戰的石油大軍放心了,隴東乃至整個陝甘寧地區是大有希望的!
參戰的石油大軍流淚了,自己的兄弟單位發現了油井,而且是高產油,他們怎能不激動!
參戰的石油大軍急了,3209隊找到高產油井,自己所在的單位也不能落後啊,要盡快找到大油井、高產油井來回報黨和政府,回報人民。
於是,在領9井的帶動下,長慶會戰的第一高潮到了!
嶺9井自噴出油後,會戰指揮部根據嶺9井噴油情況,在部署上做了調整。指揮部圍繞5個搞清:即搞清油層變化、構造形態、單井產能、儲油物性、原油性質,組織了“馬嶺勘探大圍殲”。
為了保證進展順利,會戰指揮部還提出個參戰單位,要嚴格貫徹“求質量、抓速度、拿麵積、找高產”的方針。
同時,指揮部還決定采取“拿下馬嶺,控製城壕、華池,發展吳旗,勘探姬原4個步驟,集中兵力圍殲馬嶺”的戰略,在近10萬平方公裏的範圍內展開探油會戰。
經過一年的努力,在主戰場馬嶺地區,初步控製了300平方公裏的含油麵積和15億噸的地質儲量,發現探明馬嶺油田。
同時在吳旗、華池、城壕、南梁、山莊、姬原、彭灘等地,又相繼打出了保羅係油井,在寧夏地區詳探了大水坑、紅井子、東紅莊油田。
1972年,繼第一個高潮,勘探人員又找到了吳旗、城壕、華池、南梁、紅井子、東紅莊等6個小油田,獲具有工業油流16處。
如此之多的勝利,為長慶會戰展示了一個充滿希望的前景。滲透問題獲得突破
1972年下半年,會戰的第一個高潮過去了,人們的情緒開始降溫,甚至一下跌入低穀。
原來,由於在圍殲馬嶺之後,一時還沒有找到一個較大的可供繼續開展大規模勘探的接替區塊。
另外,最讓人頭疼的是,馬嶺、華池諸油田經過一番勘探之後,在出油和油田連片,拿儲量、定麵積這些關鍵問題上,遇到了大的“攔路虎”。這就是盆地地下地質情況極其複雜,油藏極不理想。盆地的兩大含油層係皆是低滲透、特低滲透油藏,普遍是低產。
其中,侏羅係延安組油層雖然在一些地方找到了一些高產區塊和高產出油點,但普遍受到構造和岩性控製,高產不能穩定和持久。
而三迭係延長統油層岩性更為致密,不僅僅是低滲透是低產,而且是特低滲透。
這一認識,在前期勘探的各個階段和1971年的勘探實踐中進一步被證明。
當時,盡管在會戰一開始,人們懷著“要在長慶拿下中國第二個大慶”的勇氣和決心,但會戰以來,自始至終都有大批“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貧油論,以及“三低一無論”即低滲透、低產量、低壓力、無天然氣等悲觀論調。
因此,無論有多麼高的政治熱情,也代替不了和改變不了經過實踐之後的科學事實。“井井有油,井井不流”的“三低”問題更為突出地擺在人們麵前,甚至無情地折磨和困擾著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