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各地學習落實全會精神
全國各族人民熱烈歡呼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巨大成功,熱烈擁護全會做出的一係列決策。許多幹部、群眾都說,這次全會影響深遠,意義重大,我們黨很久沒有開過這樣好的會了。
廣大人民群眾指出,全會決定全黨工作的著重點從1979年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這是黨中央的英明戰略決策,是真正繼承了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遺誌,高舉了毛澤東的偉大旗幟。這個重大的戰略決策,是我國曆史發展進程的客觀要求,反映了全國八億人民的迫切願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公布後,四川、上海、陝西、山東、廣東、安徽、湖南、江西、新疆、江蘇、山西、西藏、內蒙古、福建等省、市、自治區的黨委立即召開常委會認真進行學習、討論。大家表示,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適應這個轉移,緊緊跟上這個轉移,帶領本省、市、自治區的人民實現這個轉移,並根據這個要求,安排和部署好第二年的工作。
有些省委還向本省各級黨委發出通知,要求他們帶領群眾認真學習公報,按照公報的要求安排自己的工作。
全會關於農業問題的決策受到了各地幹部、群眾的高度重視。四川省委常委在學習討論公報時認為,農業的好壞,決定著國民經濟發展的速度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要把農業盡快搞上去,必須充分關心農民的物質利益,保障他們的民主權利,認真貫徹執行全會提出的當前發展農業生產的一係列方針、政策和經濟措施,把廣大農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河南省廣大幹部群眾充滿信心地說,河南掃除了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有黨的十一大路線的指引,有六千萬勤勞勇敢的人民,有建國以來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有豐富的資源和一定的物質基礎,大家有責任,有能力,有信心把河南工作搞上去。
為了把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四個現代化上來並創造有利條件,省委對農業、工業等各條戰線的工作做了部署。他們認為,全省農業生產的潛力很大,盡快改變河南糧食生產不穩定的局麵是有可能的。當時,他們以抗旱保麥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迅速在全省廣泛開展起來。各行各業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支援農業,為奪取當年大豐收,特別是小麥豐收努力戰鬥。
一些工礦企業,也把主要精力傾注在早日實現四個現代化上,製訂了趕超先進的規劃,生產水平有了新的突破。
省委還研究了解決群眾生活方麵的問題。對社隊的分配、1975年遭受水災地區的災民住房問題等,都作了具體安排。關於城市吃水、住宅問題和服務工作等,提出了有效的措施,力爭早日免除職工的後顧之憂。
為重點轉移創造條件,迅速改變落後麵貌,成為了河南人民的強烈願望。他們決心認真學習和貫徹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做好各方麵工作,把河南的事情辦好,迅速趕上全國前進的步伐。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校學習的120多名公社黨委書記學習公報後,聯係農業生產正反兩方麵的經驗教訓說,三中全會提出的當前發展農業生產的一係列政策措施和經濟措施,完全符合當前農村的實際,體現了各族幹部、群眾的願望和要求,我們從內心感到農業有幹頭,有奔頭!
全國農業現代化綜合科學試驗基地之一的河北省欒城縣的幹部、群眾說,公報使我們對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步伐,思想更明確了,膽子更大了,信心更足了。他們表示,一定要為加速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做出貢獻。
正在參加青海省現代化牧業研究座談會和畜牧獸醫學會年會的幹部和科技人員興奮地表示,青海有5億多畝可利用的草原,是全國重要牧區之一,一定要把加速牧業現代化當作實現四個現代化的組成部分,加速向牧業現代化進軍。
新疆結合實際情況,積極落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新疆迅速集中力量結束了揭批查運動,做到了善始善終。並立即把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關鍵是讓農牧業迅速搞上去。
在當時,新疆農村牧區生產力水平很低,農牧民生活還存在一些困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府著手采取一些切實可行、能很快見效的措施,盡可能向農牧民少要一點,多給一點,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使他們緩過氣來,有個休養生息的機會,以利於更好地調動積極性。
根據三中全會精神,新疆調低了糧食征購指標,對超額完成征購任務的社隊,其超購部分,就實行加價。
新疆打算逐步做到主要依靠國營農牧場和生產基地提供商品糧和商品畜。其餘社隊,特別是窮社窮隊,逐步做到不征不購。政府明確通知取消對集市貿易的各種限製,生產隊和農牧民在完成征購任務之後,可以在集市上出售糧油肉等農副產品。
時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第一書記的汪鋒認為,要把新疆的農牧業迅速搞上去,沿用過去小生產的那一套辦法是不行的,必須嚴格按照客觀經濟規律辦事,不斷摸索和總結經驗,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農牧業。要建立合理的農牧業經濟區劃,建設好農牧業生產基地。大力扶植和辦好國營農場,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搞好農工聯合企業試點。有計劃、有重點、分期分批地支援人民公社實現農業機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