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也應短(1 / 1)

前幾日《人民鐵道》報和中國記協國內部聯辦“現場短新聞”研討會,為短新聞唱主角鼓風揚帆鳴鑼開道。這如同清風拂麵,令人心曠神怡。興奮之餘,不禁聯想到:新聞在短,公文是否也應提倡短呢?

這些年來,長而空的公文之風在一些機關盛行。文件,不上數千字,不足以有分量;報告,不上數萬字,不足以有水平。為了迎合某些領導的心理,“筆杆子”們隻好硬著頭皮、煞費苦心地往長裏寫。如果碰上開個什麼大點的會議,這個總結、那個報告的一大串,又限定某日某時以前打印好,那更是不寒而栗。怎麼辦?拚吧,這就是幹好本職工作嘛!這麼沒黑沒白地拚下來,就像是得了一場大病。講稿本來就夠長的,可一些領導作起報告來再“借題發揮”一番,那才夠味哩!難怪一些職工群眾說:“品著茶,抽著煙,一講就是大半天,坐在那裏混時間。”

《朱元璋傳》載,洪武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萬言書,書中涉及的五件事有500字就可以講清楚,卻用了1.7萬字。朱元璋因此將茹太素打了一頓,並規定:“若官民有言者,許陳事實,不許繁文,若過失者問之。”

明太祖朱元璋當時旗幟鮮明地反對繁文,可謂明智之舉。時至今日,空洞冗長的公文風竟泛濫成災,著實令人痛惜!試看今朝,改革洪流滾滾向前,快節奏,高效率,乃現代文明和進步的要求;反繁文,刹長風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呼聲。

說是這麼說,但真正革除公文長風也絕非一件容易之事。這裏麵有觀念更新、方式改變、製度確立與落實問題,可謂荊棘叢生,舉步艱難。忍痛割長,不下決心采取措施,是難以奏效的。

(載1990年12月12日《人民鐵道》報)

評述

新聞一要真實,二要精練,這是新聞寫作的兩個最基本的要求。新聞為什麼要短呢?其一,現代社會講究快節奏和高效率,一般來說長新聞人們沒有大塊頭時間看;其二,讀者需要獲取足夠的信息量,拖遝冗長的新聞不受歡迎;其三,新聞媒體版麵有限,長大新聞難以容下;其四,寫作時耗費過多精力,造成人、財、物的極大浪費。故新聞要短。但短隻是形式上的要求,關鍵是形式要服從內容,新聞要短,但新聞也並非短了就好,越短越好,在內容上還要求豐富精深。但無論怎麼說,提倡寫短新聞,無論從新聞寫作要求,還是現代人的心理需求,無疑都是正確的,是受人們歡迎的。

由新聞短,作者聯想到辦文是否也要短呢?諸如鋪天蓋地的文件,大小領導的講話等等。於是鬥膽寫下“文件也應短”這篇小言論,但願能給人們帶來一點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