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論學習貫徹十五大精神
機遇,是指在一定時勢中出現的能夠為一定事物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的時機、事件和環境等。其既有客觀性,又有非確定的可變性和非常在的時限性。
江澤民同誌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告誡全黨:“把我們的事業全麵推向二十一世紀,就是要抓住機遇而不可喪失機遇,開拓進取而不可因循守舊。”“現在全黨一定要高度自覺,牢牢抓住世紀之交的曆史機遇,邁出新的步伐。”
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思想業已深入人心,並成為全局幹部職工議論的熱門話題。
前不久,局黨委書記周玉成在黨校、機關、基層和局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座談會上,反複強調抓機遇求發展的問題(其內容見1997年11月13日《開路先鋒報》),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性和操作性。
當今,我們正處在千年一遇、世紀之交的重要年代,國內外形勢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這種機遇主要表現在:其一,全局職工在學習十五大精神熱潮中,進一步衝破了姓“社”姓“私”的困擾和束縛,激發了解放思想,加快發展的高漲熱情。人們的精神麵貌從沒有像今天這樣意氣風發,鬥誌昂揚。人心思定,人心思改,人心思上已成為全局的主流,這為全局振興與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其二,今年全局在承攬上有新突破,到手工程總額達15.8億元以上。既有“八五”、“九五”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鐵路工程(西康、朔黃鐵路),又有投資上億元的公路工程(洛三、湘耒、銅黃公路);既有堰嶺、呂河、華鎣山等十幾座隧道工程,又有大渡河、青秋浦等數十座橋梁工程;還有電力、引水、市政工程,高尖難項目多,上億元大工程多,隧道、公路工程多,遍布全國20多個省區。抓好承攬,幹好在建,乘勢而上,滾動發展,全麵振興,已成為廣大職工群眾的熱切願望。其三,有一個良好的發展條件和環境,改工十幾年,我們這支隊伍一直在市場的汪洋大海裏撲騰,鍛煉了人,培養了人,改造了人,應該說我們比較熟練地掌握了“遊泳”的本領,摸透了市場的脈搏,適應了市場的要求,建立起相對穩定的“基地”,懂得了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可以說現在是天時、地利、人和,萬事俱備,關鍵是要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尋求新的突破點,實現新的大發展。
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首先要有使命感。我們各級幹部肩負著黨組織的重托,背負著職工群眾的厚望。第一位的責任就是把生產經營搞上去,讓職工生活好起來。“強處富工”的口號喊了多少年,究竟有哪個處能在市場上冒尖?能在總公司靠前?究竟有多少職工真正富裕起來?同在藍天下,同是“鐵軍”人,同在一個起跑線上,為啥卻在一次次的發展高潮中不斷掉隊?落後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屈辱和苦難!“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沒有這個最基本的覺悟,就會坐失良機,就會對迅速到來的發展機遇麻木不仁。因此,沒有一個使命感,再好的機遇也會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