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藏鐵路到宜萬鐵路(1 / 2)

《人民日報》5月29日載:“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開工4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培育出,‘挑戰極限,勇創一流’的青藏鐵路精神。曾在青藏鐵路一期工程建設中艱苦奮戰過的中鐵二十局集團,這次又上青藏高原,在世界第一高隧(4905米)創造了新的業績,鑄就了‘以人為本,科技攻關,注重環保,爭創國優’的風火山精神。”

宜萬鐵路雖不如青藏鐵路那麼舉世矚目,有那麼多的世界性難題。但宜萬鐵路卻有著許多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和困苦。僅以二十局集團擔負的施工路段為例:

其一,隧道施工集艱、難、險之大成。如別岩槽隧道,有大溶洞,有暗河流,有大斷層,有高濃度瓦斯,“冒水、冒泥、冒氣、冒油、冒火、冒頂”,可謂“五毒俱全”,應有盡有。“東看宜昌橋,西看別岩槽”,全線聞名。二十局集團在這裏召開隧道施工現場會,特邀請我國最著名、最具權威性的王夢恕等隧道專家參加會診,他們也倍感驚訝,對隧道施工方案各抒己見,各執一詞。難怪乎,宜萬鐵路施工之難度派生出“超三昆(成昆、南昆、內昆)、賽兩寶(寶成、寶天)”之稱。

其二,雙流特大橋高墩、大跨、懸灌、連續梁施工為目前國內同等結構類型中規模最大的一座。這在二十局集團和國內橋梁建設史上都是罕見的。

其三,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是別岩槽隧道中的“隧中橋”。隧道出口掘進DK406+422處,掌子麵突然爆開,出現長28米、寬12米、高30米的大溶腔,水深達9米之多,水流量每小時高達21.6萬立方米,穩定後水流量為3.6萬立方米。無奈,隻好在這裏架起一座橋梁,讓火車從橋上通過。水在橋下流,火車橋上過,這——就是別岩槽隧道!

如此隧道裏麵架橋梁,在我國隧道施工曆史上也堪稱一大奇跡,一大奇觀!

偉大的事業,必然孕育偉大的精神,也必然鑄就偉大的建設者!在宜萬鐵路建設工地采訪,時時被建設者們挑戰艱險、科技攻關、嚴謹務實、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染、所感動。

鏡頭一,張文峰,二十局集團公司宜萬鐵路工程指揮部指揮長。他年富力強,激情四射,說起宜萬鐵路頭頭是道,胸有成竹。他說:宜萬鐵路高標準、高科技、高質量、高風險、高成本、但又是低標價。有風險,有挑戰,也有機遇。他形象地把幹好宜萬鐵路比作一艘大輪船,群策群力,萬眾一心,定能乘風破浪,直取彼岸!

鏡頭二,張永武,集團公司宜萬指副指揮長。他原是集團公司運輸處副處長,後去寶天,再到宜萬。他快人快語,處事果斷、幹練。他心係工地,心係職工,別岩槽隧道突水搶險,他在隧道裏蹲了整整46天。

鏡頭三,田榮,集團公司宜萬指高級工程師。從南昆到內昆,從渝懷到宜萬,風風雨雨,一路走來,陣陣離不開“老將”田高工。人稱田高工是“瓦斯隧道的克星”,隻要他在現場,大家心裏就踏實了。這就是田高工,這就是職工心目中的田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