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頭三腳難踢。
可他,出腳不凡,腳腳生風,在“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使得一個不景氣的處,一舉成為全局盈利大戶。他就是鐵二十局建工處黨委書記李從夫。
(一)
他受命於危難之時。1988年10月,在局組織部任副部長的李從夫,走馬上任來到建工處擔任黨委書記。
“放著清福不享,偏來收拾這個爛攤子,有他難受的。咱們騎著毛驢看唱本——走著瞧吧!”一些人私下議論著。
建工處是一個有名的虧損單位,素有紅字人均“萬元戶”之稱。千八號人的處,窮得銀行賬號上曾有過1000元的記錄,每天前來要賬的絡繹不絕,財務人員東躲西藏,急得團團轉。機關發基本工資80%,有的工點幾個月開不出工資。
麵對可憐巴巴的職工,李從夫和藹中夾著心酸、愧疚,內心如焚卻又從容若定。於是,一個大膽的設想在他胸中翻滾……
“改變現在四不象的體製,成立段,歸建隊,成熟一個建一個”他向處長郭文山陳述了自己的意見,兩人一拍即合!
經有關會議醞釀討論,統一了思想認識,最後做出成立3個段9個隊級單位的決定。
重新組建段隊,就意味著調整一大批幹部,3個段的架子拉起來,機關下基層任職幹部就得20多名。
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些在機關多年“七品”以下的“官”,大都拖家帶口,過慣了平靜的生活。盡管李從夫東跑跑,西說說,可仍有人執意不從。
他沉不住氣了。機關職工大會上,他代表處黨委當場宣布:限期一周到位,否則,是黨員開除黨籍,是幹部就地免職!
25名幹部如期到位。9個隊隨之調整歸建。各黨委、支部正副書記全部配齊。
(二)
常言道:無規矩不成方圓。千頭萬緒抓什麼?李從夫說:“企業根本問題在於完善各種製度,靠製度管人、約束人,靠製度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
李從夫開始致力於基本製度的製定和完善工作。為掌握一手資料,他走科室,下基層,先後找幹部談話200多人次。
領導班子建設上,一條條製度誕生了,廉政建設,民主生活,理論學習,方方麵麵,切實可行。
由於前幾年受大氣候、大環境的影響,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被削弱,搞得政工幹部灰溜溜的,《段隊黨委支部工作細則》的下發,給他們撐了腰,壯了膽。
生產經營管理細則、承包辦法的製定下發,使基層有章可循,規範運作,幹部職工有了用武之地。
各部門、各類人員職責上牆,明鏡高懸,定期考查,使機關工作由“軟”變“硬”。同時製定出民主評議幹部製度,工作考勤製度,理論學習製度,科室個人檢查評比製度等,機關作風大大改觀。
有人作過統計,建工處近年來製訂各類製度100多個,款項1000多條,全處上下步入了製度化、科學化管理與加快發展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