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決策揚威全國第一隧(1 / 2)

——鐵二十局三處華鎣山隧道施工創優紀實

曆史將永遠記下這一永恒的時刻:1999年9月18日,我國目前最長的公路隧道——坐落在已故偉人鄧小平故裏門前的華鎣山隧道右線勝利貫通。9月25日,舉行貫通慶典,承建這項宏偉工程的鐵道部第二十工程局三處職工,以實際行動向共和國五十年華誕獻上了一份厚禮。

(一)

華鎣山隧道是廣渝慶高速公路的“咽喉工程”,全長9409.95米,為分離式雙洞單向行車公路隧道,右線長4705.95米,左線長4704米。隧道集瓦斯、湧水、湧泥、溶洞、岩爆、硫化氫、石油天然氣、高應力等九大施工難題於一身,堪稱我國隧道地質結構複雜之最。因其所具有的特性,該隧道被四川省列為全省“頭號工程”和重點科研攻關項目。

華鎣山隧道右線被攔腰截為兩段,由全國著名的隧道勁旅鐵道部二十局與隧道局對打,左線也采取同樣形式組織施工。隧道施工工期為34個月,1997年4月1日開工,竣工日期為2000年1月30日。

1996年12月28日,華鎣山隧道右線洞口。鐵二十局三處舉行了隆重的開工典禮,率先拉開了進軍華鎣山的序幕。

(二)

華鎣山隧道施工,鐵二十局高擎科技利劍,一路斬“妖”除“魔”,勇往直前。

鐵二十局三處華鎣山隧道工程指揮長梁榮、黨委書記郭引苟、總工程師吳應明等主要領導思路清晰,目標明確,隊伍一上場就確立了決戰華鎣山的“三結合”、“四階段”的奮鬥目標。即有軌運輸與無軌運輸相結合,液壓台車與簡易台車相結合,隧道施工與路基施工相結合;開好頭、邁好步,創一流、奪高產,穩掘進、早貫通,高標準、收好尾。

華鎣山隧道施工,第一仗是通過60米覆蓋層淺埋地段。洞門打開,石質破碎,且隧洞覆蓋層最淺處隻有3.8米。他們采用三層管棚,打入鋼管的“穿針”注漿固定法科學組織施工,一舉成功。

1997年11月8日,當隧道掘進630米深處時,隆隆的開山炮震醒了千年沉睡的“黃龍”,一股巨大的湧突水夾著泥沙從岩隙中噴射而出。3萬多方泥沙吞沒了隧洞,洞內積水深度平均達1.5米,最深處達2.6米。風管飄起來了,電線斷了,洞內一團漆黑,施工陷入了癱瘓。

一場搶險救災的戰鬥打響了。一支由23名黨員幹部組成的搶險突擊隊率先進洞,指揮長梁榮、黨委書記郭引苟、副總工程師王學林、總調度長賈召偉、隊長高兆華手拉著手在前麵探險。全體職工在湧水現場奮力打撈機械設備,排水、清淤。

指揮長梁榮向機械隊隊長謝家忠下達了清除泥稀流的任務。謝隊長火速召開隊務會,連夜分工,加工車廂擋板,於當晚10時機械進洞。他們連續奮戰七天七夜,隻到完成清淤任務才收兵回營。這七天七夜,司機們都是在駕駛室裏吃盒飯,利用裝車的短暫空隙吃口飯、打個盹。

這場被四川省交通廳、廣安高速公路建設指揮部勘察災情後認定需要20天時間才能恢複施工的搶險戰鬥,結果隻用了7天就宣告全勝。

掌子麵的風槍又發出了怒吼的轟鳴。

(三)

不知戰勝了多少次湧水,也不知封填了多少個溶洞,鐵二十局三處愈戰愈勇,愈戰愈強。

然而,這支英雄的隊伍麵臨的最嚴酷的考驗,當屬穿越大煤層,征服高濃度瓦斯。這在隧道施工中習慣地被人們稱為“死亡地帶”。

華鎣山隧道設計瓦斯濃度為7.8%,而實際上已高達16%。這個數據已超過了瓦斯爆炸最佳期,而進入燃燒期,一塊石頭掉下來,就有可能引起大火。且華鎣山為采煤區,山體掏空已封閉多年,隧道距采空區隻有26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釀成通天大塌方的危險。瓦斯大爆炸,通天大塌方,二者居其一,都將是一場毀滅性的打擊,其後果不堪設想。

當隧道掘進穿越一個大斷層時,瓦斯這個“魔鬼”便悄悄冒出來了,空氣中的瓦斯含量由1.03%、2.2%上升到7.7%。三處華鎣山指揮部果斷決策:改造防爆線路設施,調入有軌運輸設備;加強洞內通風、瓦斯監控、超前探鑽,提前釋放瓦斯;采用自行研製的新型氣密性砼封閉瓦斯;成立防爆隊和救護中心,隨時采取應急措施。鐵二十局黨委書記周玉成、副局長唐萬夫、副總工程師王永清、副總會計師王耀華、三處處長蔣錫銀趕赴現場,該局瓦斯隧道施工專家田榮、王倉洲等人也奉命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