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師(1 / 2)

——中鐵二十局精神文明建設紀實

她,從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場的滾滾硝煙中走來;

她,在社會主義建設、國家重點工程建設中功勳卓著,英名遠揚;

她,昔日英雄的鐵道兵第十師,今朝的中鐵第二十工程局。

中鐵二十局黨委重視和加強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獲取了累累碩果。

理論學習深入紮實

1984年1月1日,奉國務院、中央軍委之命,鐵十師萬餘名官兵脫下軍裝,集團轉業並入鐵道部,由軍事組織變成國有企業,由軍人變成工人,由吃“軍餉”變為自己“找飯吃”。當時,萬裏委員長對他們語重心長地說:“脫下軍裝走向市場,能活則活,活不成就是死!”

於是,這支平均年齡僅有28歲的年輕隊伍,奮力搏擊市場,攻必克,戰必勝,勇當開路先鋒,打出了“鐵軍”的聲威,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業績,為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正如葉劍英元帥題詞的那樣:“逢山鑿路,遇水架橋,鐵道兵前無險阻;風餐露宿,沐雨櫛風,鐵道兵前無困難!”

回顧這段曆史,該局黨委書記周玉成無限感慨:“千條萬條,理論學習最重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為我們指航程,是我們取勝的銳利武器和重要法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該局始終堅持把理論學習放在首位,建立約束機製,嚴格學習製度。局處黨委中心組堅持學習製度,集體學習和自學相結合,馬列主義理論、毛澤東著作、鄧小平文選和江澤民講話都是必修課。各級黨委“一班人”堅持先學一步,學深學透,做到用理論武裝思想,用理論指導企業深化改革和全麵發展。

黨的領導堅強有力,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局黨委彙編《作風紀律建設學習資料》,人手一冊,認真學習和整改,大大增強了黨員隊伍的免疫力。在處理和解決“法輪功”問題上,該局黨委經過認真排查,結果表明,全局4222名黨員無一人修煉“法輪功”。

文化生活豐富多彩

一條鐵路,一座機場,一幢高樓,就是造福人民的一座豐碑。兵改工16年來,他們共修建鐵路線30多條,鋪軌700多公裏,建成和交付一大批機場、水利、電務、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項目,完成投資100多億元。

背上行裝走天涯,哪裏艱苦哪裏去,哪裏艱苦哪安家。全局100個工點,分布在全國20多個省區。施工隊伍遍布全國,人員高度分散,長年野外施工作業。“艱苦、流動、分居”,正是這支隊伍的鮮明特點。

如何建設好一個“流動的家”,一個“搬不垮的家”?無疑是擺在這支隊伍麵前的一個重要課題。中鐵二十局黨政領導高度重視,思想統一,一致認為建家也出生產力。

1999年新春佳節,在國家鐵路重點工程西康線看望慰問職工的局黨委書記周玉成,當得知距西康線200多公裏的路外一個小工點有拖欠職工工資現象,大年初三,他與副局長李克林一同驅車前往。這是一條山路,一麵靠山,一麵是奔流湍急的漢江水,沿途翻山越嶺,最高處海拔2400多米,冰天雪地,路滑人稀,汽車行駛了10多個小時才到達。職工們看到此情此景,無不為之動容,為之感動得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