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難克險看宜萬(1 / 2)

——二十局集團宜萬鐵路建設紀實

2004年開工修建的宜萬鐵路,距合同工期2007年9月竣工還有一年多時間。宜萬鐵路施工進展情況如何,築路大軍在這裏是怎樣工作、生活的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於2006年5月走訪了宜萬鐵路。

別岩槽隧道——隧道裏麵架橋梁

二十局集團承建的宜萬鐵路別岩槽隧道,為宜萬鐵路的重中之重,為全線控製工期工程之一。“東看宜昌橋,西看別岩槽”,就是對它最好的注釋。該隧道有大溶洞、大斷層、暗河流、高瓦斯,冒水、冒泥、冒氣、冒油、冒火、冒頂,可謂“五毒俱全”,應有盡有。

總工程師程世吉稱:截止2006年5月27日,別岩槽隧道進口已掘進1610米,距分界裏程還有460米。除“冒頂”之外,其他的地質災害都經曆過了。

該隧道出口掘進DK46+422處時掌子麵突然曝開,出現長28米、寬12米、高30米的大溶腔,水深達9米之多,水流量每小時高達21.6萬立方米。麵對突如其來的大湧水,該工程指揮部啟動緊急應急預案,全員奮力自救,奮力搶險,幸虧沒有發生人員傷亡。

這是一條永久性暗河,水流湍急,平時水流量每小時可達3.6萬立方米。

二十局集團在這裏緊急召開隧道施工現場會,特邀我國王夢恕等一批著名隧道專家、教授參加會診,與宜萬總指、設計院共同研究製定隧道施工方案。鐵道部領導陸東福、盧春房、何華武等也多次來別岩槽隧道現場解決施工中遇到的難題。

領導的膽識,建設者的智慧,凝聚成一股巨大的創造力:隧道裏架起一座橋,火車橋上過,水在橋下流。於是,隧道裏架橋梁——鐵路隧道建設之最,在這裏應運而生!

如今,隧道橋基礎已做好,深達27.5米的12根鑽孔樁已澆注完畢。為把風險減少到最少、最小,建設者們又在溶腔左側增設了一個泄水導洞,以降低水位,減少隧洞壓力。

二十局集團宜萬鐵路工程建設指揮部重心前移,靠前指揮。指揮長張文峰、總工程師程世吉、高級工程師田榮等,不分白天黑夜,輪流跟班作業,和技術人員一道現場解決施工難題。該指揮部購進了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複雜地質隧道施工的預防設備,超前預報TSP-203、地質雷達、地質超前鑽探、紅外線探水儀、瓦斯檢測儀、地質素描等,超前探孔、超前地質預報,多種形式並用,長短結合,確保隧道施工安全。

總工程師程世吉說:別岩槽隧道施工正進入攻堅階段,重、難點逐一突破,整個隧道可望年底貫通。

龍麟宮隧道——罕見通天大溶洞

龍麟宮隧道全長3420米,為二十局集團宜萬鐵路W15標段隧道,是宜萬鐵路另一座高風險、高難度隧道。截止2006年5月28日,隧道進口已順利掘進1226米,出口掘進501米,目前施工進展順利。

然而,指揮長王作舉、黨委書記張廣耀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事實異常嚴酷:龍麟宮隧道出口掘進47米時,出現了一個通天大溶洞,施工被迫受阻。溶洞長90米,寬75米,洞底至洞頂高達120米,隧道軌麵至洞底72米。經有關專家鑒定,此為世界鐵路建設史上隧道施工碰到的最大溶洞。

就是這個偌大的溶洞,無情地擋住了建設者們前進的步伐。龍麟宮隧道一時成為全線關注的焦點,成為宜萬鐵路的“瓶頸”工程!

二十局集團著名的橋梁專家王永清一直在這裏蹲點。他稱宜萬鐵路標價低,難度大,地質風險引發的質量風險、技術風險、工期風險,都是前所未有的。不僅僅是隧道,大橋也是如此,幾座大橋都是建在大峽穀裏,橋基礎施工地下80%以上都是溶洞,溶洞裏麵還是溶洞,有的橋所有樁基下部全是溶洞群。

2005年6月19日,隧道出現大溶洞,10月15日、11月18日,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盧春房,總工程師何華武先後來這裏查看、論證,研究施工方案,宜萬總指原指揮長朱鵬飛、副指揮長趙星宇,湖北恩施市委書記吳西林等領導也前來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