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效益最大化(1 / 2)

——二十局菏日第二項目部管理創新透視

效益,國有企業一個並不輕鬆的話題。追求效益最大化,國有企業的一個永恒主題。

作為國有施工企業,其效益來自何方?答案是肯定的,即來自項目。然而就項目效益而言,一不是從天上掉下來,二不是項目本身固有的。效益來自何方?效益來自實踐,來自管理創新。

二十局菏日複線鐵路第二項目部——二處九公司,在管理創新、追求效益最大化上,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典型的代表性,走出了一條從養活隊伍到依靠自己隊伍快速發展,搶占市場的成功之路。

效益的前提是幹攬並舉,周玉山率隊挺進齊魯,五戰五捷

二處九公司組建於1997年5月。當時正值山東濰萊高速公路上場,二處副處長周玉山、處長助理兼管理科長張傳玉、副總工程師鄧宏法,分別擔任項目經理,書記和總工。

九公司主要隊伍來自該處息工長達3年的一個工程隊,職工78人,當時家底很薄,可謂一窮二白,有人形容說,九隊是“光著屁股”走進市場的。

度過寒冷的人,最知太陽的溫暖,饑餓的猛虎一旦走出山林,則銳不可當。二處九公司幹部職工像愛護眼睛一樣倍加珍惜手中的工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心願:幹精品,創名牌,樹信譽,拓市場!

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信念,形成統一的意誌,澆織成鮮紅的旗幟,他們正是高擎這麵大旗,斬關奪隘,一路凱歌:

——1997年5月至1998年10月,承建濰萊高速公路工程,完成投資1080萬元,工期提前6個月,工程質量創全優,多次受到山東省交通廳、山東省高速公路建設管理局的表彰獎勵。

——1998年8月至12月,承建邯濟鐵路工程,完成投資1680萬元,重難點工程是沉沙池路段施工,他們隻用了3個月,以搶險精神打了一個突擊戰,工程榮獲“金牌”獎,多次評比均為第一。

——1999年2月至8月,承建日竹高速公路施工,隊伍化整為零,由項目書記張誌貴率隊,苦戰6個月,完成投資289萬元。

——1999年6月11日,承建萊龍地方鐵路工程施工,投入2個工班,6個月完成大橋1座、中橋2座、小橋3座,完成投資700多萬元,打了一個漂亮的短、平、快。

——1999年5月至今,承建菏日鐵路複線9.3公裏施工任務,投資3000多萬元,管區內有橋涵42座,土石方23萬方,給排水3公裏,房建1800平方,其中平邑車站改造是全線重難點“控製工期”工程,目前已相繼突破,鋪軌2.5公裏,居全線之首。

3年中,九公司承建工程5項,完成投資達6000萬元以上,擁有200多萬元固定資產,今年處調整一個隊加盟九公司,使該公司人員增至16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