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旅(1 / 3)

——中鐵二十局集團赴歐洲八國考察團考察紀實

金秋十月,收獲果實,也收獲希望與夢想。

公元2004年10月15日,我們中鐵二十局集團公司赴歐洲考察團一行22人,乘坐從古城西安發往首都北京的直達臥車,然後轉乘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班機前往歐洲八國進行實地考察。

臨行前,陝西省外國專家局的領導、專家給我們授課,進行出國之前必要的培訓。

我們這次出國的任務,主要是學習觀摩國外公路、鐵路建設與管理等方麵的先進經驗,參觀考察歐洲發達國家城鄉建設的基本情況,以開闊視野,更新觀念,在思想上與國際接軌,以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發展能力,為拓展國外建築市場,實現企業新的騰飛奠定思想、組織基礎。

這次赴歐洲考察組團團長為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張誌軍,兩位副團長分別是集團公司副總會計師鄭同祥、副總經濟師蔣錫銀,秘書長為陝西省外國專家局丁波,代表團團員為集團公司機關部處長李朝峰、王成忠、景振國、鄭黎明、郝玉泉、弋芳莉、王廣建,集團公司子公司、分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趙斌、郭祥軍、楊惠民、張西、何先平、張廣元、竇選民、梁榮、張群、李軒、徐彥平,共22人。

10月16日下午2點40分,我們乘坐中國國際航空公司的班機,經蒙古烏蘭巴托、哈薩克斯坦、莫斯科,到達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機場。到達時間為北京17日淩晨1點45分,當地時間為16日晚6點45分,飛行距離約9000多公裏,飛行時間為10小時。

這是極不尋常的一天,我們經曆了有生以來第一次一天吃5頓飯、一個20個小時的白天:16日下午2點15分登機之前,我們在北京吃的早飯和午飯,在飛機上又吃了兩頓飯,下飛機在法蘭克福吃的晚飯,一共是5頓飯;北京與當地時差大約為7小時,北京的夜晚正好是法蘭克福的白天,我們從北京下午2點45分起飛,飛行10個小時後到達法蘭克福是下午6點45分,天還沒有黑下來,這一天正好是20小時。大家倍感刺激,“一天吃了5頓飯”、“飛機追著太陽轉”、“一個白天20個小時”,將給我們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法蘭克福這座“通向世界門戶”的城市,位於美因河、萊茵河交彙處,城市居住人口約65萬,是德國的金融和經濟中心,歐洲歐元總部就設在這裏。該市水陸空交通十分發達,有歐洲大陸最大的航空港,是歐洲重要的交通樞紐。據統計,機場每小時飛機起降64架次,平均每54秒就有一架飛機起降,繁忙時為29秒一架次,天空中的飛機排著隊降落,場景非常壯觀。

道路兩旁是連綿不斷的森林、花草,各種溫帶、亞熱帶的喬木、灌木濃厚茂密,鬱鬱蔥蔥。法蘭克福素有“森林城市”之稱,德國十分重視綠化,視綠化為生命,據說在德國看不到一塊赤裸的土地,為了子孫後代,他們寧肯進口木材,也決不動用寶貴的森林資源。公路上汽車川流不息,城市裏大街小巷塞滿了高級小轎車,無不向世人昭示著其繁榮與昌盛。

接待我們的單位是德國佳斯特貿易與谘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孔誌剛先生親自帶隊。此次,他既是引導人,又是翻譯,我們稱他為“孔導”。孔先生是“德國通”,49歲的他已在德國15年了。

到達法蘭克福的第二天是17日,禮拜天,當地禮拜天商店是不營業的,我們也沒能安排公務活動。上午8點40分,我們前往德國古城海德堡參觀。

海德堡距法蘭克福約100公裏,我們乘坐一輛大巴前往。開車的司機名叫安德裏亞,是意大利人,人高馬大,滿頭銀發,很精神,也很厚道,看上去50開外。歐洲人是不能以頭發黑白論年齡的,安德裏亞的實際年齡才45歲,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老安”。

法蘭克福的街道並不寬闊,路旁林立的樓房也不算高大,但造型各異,灰白是牆麵的主要色調,加之裝飾性花紋和色彩鮮明的棱線,給人以古樸清新之感。我們的大巴車行駛在市區,市內靜悄悄的,我們頓生納悶:都快9點了,為什麼偌大個城市行人寥寥無幾?“孔導”解釋說:這裏的人會玩,周末很放開,有的通宵達旦,現在還在被窩裏睡懶覺哩!

海德堡始建於十三世紀中葉,當時是神聖羅馬帝國萊茵聯邦帝侯的居城,1613年與法國交戰時被戰火毀壞,後整修擴建。站在城堡上放眼望去,青山綠水,風景如畫。正是在這座古城堡前,大家合影留念,還特意邀請了當地表演團與大家一起合影。他們愉快接受,並演唱歌曲,充分表達中德兩國友好之情。

接著,我們走進古城堡地下室,饒有興趣地參觀了當今世界最大的酒桶。據悉,這隻酒桶可盛酒22萬多公升。

離開古城堡,我們來到“老橋”。這座橋始建於十八世紀,橋上的各種雕塑栩栩如生,清澈透底的內卡河水奔流不息,仿佛在向遊人訴說著發生在這裏的往事。來海德堡,必然要到“老橋”上走一走,看一看,審視一番,品味一番。因為這座“老橋”是海德堡居民的連心橋、幸福橋,是富強與美好的象征,也是最好的曆史見證。

下午返回法蘭克福,位於市中心的廣場是當年舊城的標誌,歲月的流逝、戰火的洗禮,原來的古建築已經不多,但聖巴托洛梅教堂還保存完好,這裏鍾聲悠揚,撼人心扉,使人頓生一種神聖之感。德國信奉基督教。基督教與佛教、伊斯蘭教並稱為世界三大宗教。該教信奉上帝,也稱天主和救主耶穌,在歐洲各國廣為傳播,一直是歐洲社會的重要精神支柱。

10月18日,星期一,代表團成員西裝革履,精神煥發,因為今天安排公務活動。上午在法蘭克福交通管理公司實地考察,下午去赫夫海姆市,聽取交通聯合會有關情況介紹。

交通公司調度負責人卡爾·哥拉夫,技術主管肯佩爾站在辦公樓門外迎接我們。在會議室裏,他們利用幻燈形式,圖文並茂,詳細地向我們介紹了法蘭克福城市交通的狀況,以及市民乘車工具、交通設施、交通管理、人員狀況、發展前景等。聽取介紹後,大家進行了熱烈的座談討論,並針對成本管理、製度建設等相關問題進行提問交流。

隨後,我們來到調度室參觀,他們工作環境幽雅,現代化的辦公設備令人耳目一新。員工收入每月在2000歐元以上,約折合人民幣20000多元。調度室人員不多,辦公的大都是高級管理人員,他們坐在這裏,便可有效地實施全方位的監控,清晰地看到全市管轄範圍內的鐵路、公路、交通運輸等狀況。

下午,我們驅車前往赫夫海姆市交通聯合會考察。他們非常熱情,準備了各種飲料、小吃招待我們,充分體現了他們的親切、友好之情。聯合會負責人龍肯海姆先生親自給我們講解,他講得很耐心,大到全國鐵路公路運營,小到公司內部編製體製、人員構成,以及聯合會性質、目標和任務。大家認真聽,認真記,同時也在思考一些問題。尤其是聯合會提出的“珍惜今天,放眼明天”的口號,給人以深深的啟迪。臨別時,代表團團長張誌軍向聯合會龍肯海姆先生贈送了禮品,表達了全員的感激之情。

19日一大早,我們懷著一種留戀的心情辭別了曾居住兩天的假日賓館,告別了法蘭克福,前往德國的另一個城市——科隆考察。

這天,我們的“引導人”換成了王安。王安畢業於西安外語學院,現和家人一起定居國外,他在國外14年的感受是:環境寬鬆、自由。王安也很健談,國際國內,東拉西扯,一路上說個不停,當然他說得最多的還是我們要去的地方,以幫助我們加深印象。

今天,我們主要去考察一個鐵路機務公司。我們來到車站,換乘鐵路客車前往。該公司兩名工作人員專程趕來迎接我們。大概在車站上逗留了10多分鍾,我們開始乘車。列車共有4節車廂,坐車的旅客並不多。上車後,工作人員向我們詳細介紹這列客車的概況。車上有座位110個,站位110個,可乘坐220人,車輛時速每小時可達120公裏。在德國坐火車,很有一種新鮮感,大家這裏走走,那裏瞧瞧,看了車頭看車尾。是的,我們在德國也乘坐火車啦!

因時間緊張,我們在途經的一家麥當勞匆忙吃了中午飯,便趕往鐵路機務公司參觀考察。該單位的一位負責人給我們作專題報告。之後我們又參觀了機車修理庫、廠房、配件加工車間等。

按照計劃,當天下午還要趕到科隆。科隆是德國的第四大城市,也是萊茵區最大的國際商業都市。該市位於萊茵河畔,是一座古老而又美麗的城市,在2000年前由羅馬人所建,至今仍保留著許多羅馬帝國時代的曆史遺跡。

科隆大教堂是全國最宏偉、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以輕盈、雅致著稱於世。教堂塔尖高157.38米,是全歐洲最高的塔尖。由於曆次戰爭隔阻,這座教堂的建造從1248年8月15日動工,到1880年10月15日完工,前後整整持續了632年,是歐洲建築史上建造時間最長的建築物之一。據說,二戰中美軍轟炸隊隊長曾在這裏住過,也許是情感所係,故手下留情,使該教堂得以完整保存至今,也使它成為在戰爭中唯一一座未遭破壞的教堂。

我們在科隆住了一宿,第二天上午8點準時出發,直達荷蘭。

荷蘭位於歐洲西部,全國均為低窪平原,有24%的土地低於海麵,人稱荷蘭是“海平麵下的王國”。主要河流有萊茵河、馬斯河和些耳德河,屬於海洋性氣候。船運業和漁業比較發達。國土麵積約4萬平方公裏,人口1500萬左右,是世界上最為富有的國家之一。荷蘭填海造地,地勢低窪,水資源豐富,土地肥沃,但基本不種莊稼,一年四季綠草成茵,芳草青青,牛羊成群,畜牧業十分發達。盛產巧克力、奶酪,國花是鬱金香。

荷蘭素有“風車之國”之稱。風力資源十分豐富,他們利用風車為人類服務,利用風力灌溉土地、排水、造紙等。靠風車發電是荷蘭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奇觀。去荷蘭的途中,我們興致勃勃地考察了一個風車村。放眼望去,隻見一座座高高的風車張開雙臂,像巨人一樣屹立在田野上、河水旁。木鞋製作加工也在國際上負有盛名。我們走進小木屋,看到屋內擺滿了形狀不同、色彩各異的木鞋,男士的、女士的、兒童的,品種齊全,應有盡有,令人耳目一新,流連忘返。木鞋製作師傅當場加工,他們操作熟練,藝術高超,令人讚不絕口。

走出小木屋,來到奶酪加工車間,一種奶油味撲鼻而來。奶酪,是用牛、羊奶製作的半凝固品,是當地人們非常喜愛吃的一種食品。商店擺滿了琳琅滿目的商品供遊人選購,一切都是那樣的新穎、那樣的精美。

荷蘭的鑽石是很有名氣的,開采在南非,加工在荷蘭,從開采、加工到銷售,幾乎全部掌握在猶太人手裏。荷蘭鑽石廠是百年老店,打磨出來的鑽石多達57個麵,令人驚歎。銷售員向我們介紹了鑽石加工的工藝流程,不厭其煩地介紹鑽石的種類、特點和性能,並拿著樣品讓大家觀看。大家聽得認真,看得也很仔細。想好了,看準了,自然慷慨解囊,給家人買上一顆。小點也好,大點也罷,其情其意都是等同的。

走進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仿佛是到了另外一個世界。這是一座具有700多年曆史的世界名城,又是一座“水下城市”,因為大部分城區低於海平麵1至5米。“到處都有水,無處不通船”是阿姆斯特丹城市的真實寫照。據統計,阿姆斯特丹有運河165條,橋梁1281座,5條骨幹運河之間還有幾十條放射形的小運河相連接,以致把城市分割成許許多多小陸地,這些小陸地四周都是水,是名副其實的“小島”。城市的街道、商店、教堂和住宅都建在這些“小島”上,整個城市堪稱是一座在海洋世界辦公的大都市。這裏沒有高樓大廈,沒有交通警察。充滿歐洲建築風格的群樓林立,橋中有橋,水中輪船競發,橋上人來人往,車輛川流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