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紮紮實實地實現“兩增”目標,就是真本事
財政難以為繼,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這是我們合水當前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實際、最大的縣情,這重要,那重要,唯有發出工資、提高城鄉人民生活水平最重要;這本事,那太事,唯有實現財政增長、農民增收才是真本事。
實現“兩增”目標,首先要把著眼點放在財源建設上。“為政之要,在於理財”。能不能盡快擺脫財政困境,是擺在全縣麵前最為迫切的任務。各級黨政組織都要從實際出發,牢固樹立圍繞財政抓經濟,圍繞財源抓財政,圍繞產業抓財源的思想,把財源建設作為財政增長、農民增收的著眼點和立足點,開源與節流並舉,不斷深化體製改革,強化稅收征管,逐步建立穩固而有活力的地方財政。第一,要進一步加快財稅體製改革,迅速壯大鄉級財政。分解給鄉鎮的800萬元財政收入任務要不折不扣地完成,給鄉鎮的稅收政策毫不含糊地兌現,誰欠賬,誰負責。第二,要進一步發展壯大第三產業,提高創稅能力,培育縣級地方財源。特別要抓好乳品、服裝、建材三個重點產品,力求使其成為新的創稅大戶。第三,要積極支持長慶油田在我縣境內實施石油開發,並挖掘資源潛力,開發旅遊產業,努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財源項目。第四,要進一步探索收支平衡的新路子,真正形成一級政府一級財政的體製,保收入任務、保工資發放、保收支平衡,這三條哪一條都不能欠賬。各鄉鎮黨政一把手是鄉鎮財政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必須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責任。
其次,實現“兩增”目標,要把切入點放在加快發展非公有製經濟上。非公有製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點。因此,我們必須把經濟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發展非公有製經濟上來。發展非公有製經濟不能掛在嘴上,要見行動、見成果。要進一步樹立工業強縣的戰略思想,把大辦非公有製企業作為發展經濟的第一要務,切實加快步伐。各鄉鎮、各部門都要樹立強烈的發展意識和憂患意識,立足各自資源優勢,選準項目,放開手腳,打破常規,放手發展,對已改製企業,要傾力扶持,放開搞活,規範管理。縣上每月都要召開一次非公有製經濟和項目工作會,邀請專家技術人員參加,品評特色產品,論證優劣得失,商討改進措施,並實行以獎代補,扶優扶強的政策,對發展非公有製經濟成績顯著的部門和鄉鎮進行重獎,扶持其快速發展壯大。對等待觀望、縮手縮腳、動勁不大的鄉鎮,扣減財政補貼資金,主要負責人要在全縣大會上做出檢討,並限期趕上。通過大辦非公有製企業,促進我縣工業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
第三,實現“兩增”目標,要把著力點放在城鎮化建設上。按照“油路到鄉、廣播電視到村、退耕還林到戶”的要求,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拉動經濟增長。年內,要重點抓好合拓、白鐵等四條道路建設,以退耕還林(草)、流域治理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及縣城改造、北區開發和店子、太莪、肖咀、板橋、固城等五鄉小城鎮建設,以城鎮化建設帶動促進產業化、工業化發展,為廣大群眾從事二三產業提供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大家一定要形成一個共識,即一個縣、一個鄉誰能最大限度、最快速度、最有辦法地把農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讓他們聚集到城鎮從事二三產業開發,誰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代表。
第四,實現“兩增”目標,要把支撐點放在科技進步上。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市場經濟的競爭實質就是科技的競爭和人才的競爭。我們要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作用,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為的原則,落實知識、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政策,不斷完善激勵機製和選人用人機製,努力營造拴心留人和吸引人才的機製,培育幹事創業的氛圍。要大力推進科教興縣戰略,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農業科技推廣體係,加快農產品信息網絡建設,提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的貢獻率。要突出抓好師家莊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建設,各鄉鎮也要因地製宜,采取多渠道、多層次投資辦園的形式,創辦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三位一體的示範點,有重點地引進、消化、吸收、推廣一批學得來、用得上、見效快的高新技術,真正起到引進一項技術,揚起一個龍頭,帶活一片經濟,致富一方群眾的目的。各鄉鎮黨委、縣職教中心要認真做好農村勞動力的教育培訓、引導服務工作,積極發展勞務經濟,拓寬增收渠道。
二、能不折不扣地落實“兩看”任務,就是有能力
發展是硬道理。加快我縣發展,一要靠產業開發,二要靠項目帶動。因此,衡量一個鄉鎮、一個部門、一個幹部工作好壞和能力大小,主要看參與產業開發的效益如何,看爭取項目資金多少。要緊密結合縣情、鄉情,聯係部門和行業實際,圍繞中央、省地的產業政策和西部大開發的支持重點,做好規劃,狠抓落實,以產業開發提升農業生產效益,以項目帶動經濟發展。
一要努力優化發展環境。環境就是形象,就是生產力。環境不改變,爭取項目資金,加快發展就是一句空話。當前,我縣投資環境“硬”件不“硬”,“軟”件不“軟”的問題非常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或阻礙了產業開發和招商引資。因此,治理投資環境,首先要從治理“軟”環境抓起,以“軟”補“硬”。各部門、各鄉鎮要認真組織開展營造投資、建設和幹事創業“三個環境”的大討論,牢固樹立起“人人都是合水形象、事事都是發展動力、處處都是投資環境”的意識,轉變職能,善待投資者,按照“你發財,我發展,優勢互補,實現雙贏”的思路,實行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縣招商局要設立審批程序公示、客商投訴、谘詢服務中心,推行首問負責製、限時辦結製、服務承諾製,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各級領導幹部要轉變觀念,開動腦筋,製定出切合實際、能夠促進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的政策和辦法,努力為招商引資創造優惠的政策環境;要繼續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下決心治理執法部門、壟斷行業存在的各種亂收費和“吃、拿、卡、要”等突出問題。今後,對有意在我縣發展的所有投資者,不論其姓“社”姓“資”,也不論其實力大小,來自何方,均要以禮相待,以誠相待,一路綠燈。誰要敢“卡”投資者的脖子,敢砸地方產品的牌子,我們就要砸他的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