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水縣位於甘肅省最東端,背靠巍巍子午嶺,腹依幽幽馬蓮河。共轄15個鄉鎮,96個行政村,總人口16.36萬人,土地麵積2941.78平方公裏。這裏山川原相間,子午嶺縱貫南北,嶺西川原交錯,土地肥沃;嶺東山勢巍峨,森林茂密;嶺下太白川,稻川如茵,綠水如鏡。縣內動植物、礦產資源豐富,全縣植被覆蓋率達41.2%,茂密的森林中生長棲息著紅腹錦雞、梅花鹿等30多種珍稀動物和黑木耳、香菇、地衣等食用山野菜,石油、天然氣、頁岩石等礦產儲量豐富。旅遊資源得天獨厚,尤以子午嶺秦直道和出土黃河劍齒象化石聞名於世。在革命戰爭年代,為保衛紅色政權,合水人民英勇奮戰,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認真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各項方針政策,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老區精神,奮力拚搏,開拓創新,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2001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22億元,工農業生產總值達2.93億元,財政收入達到22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60元。工業發展具備一定基礎,勞工手套和全脂甜牛奶等工業產品遠銷國內外;商貿市場門類齊全,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市場初具規模。交通便利,國道211線、309線縱貫全境,可直達西安、延安、銀川等地。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功能齊全,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等社會各項事業都有了較大發展。
新世紀,充滿新希望;新機遇,麵臨新挑戰。審視過去,把握未來,對新時期的發展我們滿懷信心,決心以“三個代表”思想為指導,與時俱進,奮發有為,開拓創新,頑強拚搏,促使合水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總體思路是實施“六三”戰略,即開發三大產業(草畜業、農特產品加工業、旅遊業),擴張三大產品(乳品、服裝、建材),建設三個基地(果品、蔬菜、兩牛)、加強三項建設(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小城鎮),加快三大進程(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城市化),實現三大目標(興縣富民、財政翻番、山川秀美)
——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堅持市場導向,因地製宜,實事求是的原則。大力調整農村經濟結構。一是堅持“四壓四擴”,即壓糧擴經、壓麥擴秋、壓主擴雜、壓劣擴優,優化種植結構。二是大力開發林果、蔬菜和草畜產業。林果生產,按照“塬麵蘋果山川棗,圍莊雜果梁峁杏”的布局思路,以蘋果為重點,突出發展萬畝鄉、千畝村、百畝組和十畝戶;瓜菜生產,重點發展二代日光溫室、黃花菜、香菇和白瓜子;草畜業要堅持立草為業,以草促牧,走小規模、大群體的路子,充分利用荒山荒坡麵積大的優勢,把合水建成以奶牛、肉牛、商品羊養殖為主的畜牧業強縣,使養殖業在農業產業中的比重達到40%以上。“十五”末,在全縣建成10萬畝優質蘋果基地,10萬畝黃花菜生產基地和1.5萬頭奶牛5萬頭肉牛養殖基地。三是加快發展農特產品加工業。要以優勢產品和豐富的農特戶資源為依托,打好“三張牌”,即綠色牌、特色牌和名優牌,力爭使合水的黃花菜、白瓜子、食用菌、山野菜生產和加工取得領先優勢。
——大辦地力工業。按照工業強縣的指導思想,以建立“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製度為目標,把大辦地方工業和發展非公有製經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對現有39戶縣屬企業深化產權製度改革的基礎上,集中精力把乳品、服裝、建材三大工業品做強做大。以現有的兩個奶粉廠(公司)、慶和服裝有限責任公司、西華池磚瓦建材有限責任公司為基礎,通過企業改製,技術改造,組建乳品、服裝、建材三大企業集團,促使產業優化升級。“十五”末三大工業產品產值達到1億元以上,其中乳製品年產值達到2000萬元,服裝達到6000萬元,建材達到3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