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進農村稅費改革(1 / 3)

一、認識再提高

客觀地講,全縣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還存在著較大差距。一是認識不到位。一些鄉鎮的主要領導沒有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這次稅費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因而對改革的複雜性、艱巨性和前瞻性缺乏足夠的估計,沒有把它當作農村工作中的大事來抓。從而使此項工作進展不平衡。個別鄉鎮有虛於應付的現象。二是宣傳不到位,個別鄉鎮宣傳工作時鬆時緊,沒有把政策交給基層和群眾,真正做到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三是組織領導不到位。縣鄉盡管都成立了領導小組,但其職能作用發揮得很不夠,有的鄉鎮組織領導不得力。製訂方案沒有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導致方案漏洞多,可操作性差。“三定”工作指導思想不明確,為實施稅費改革人為地製造了一些不應有的麻煩。四是措施不到位。尤其是個別鄉鎮對二輪土地承包遺留問題未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決,而一味地推、拖、靠,甚至把矛盾和問題上交。對於以上問題,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絕不能心存僥幸,盲目樂觀。古人說:“為政之道在於安民,安民之要在於察其疾苦。”當前,農民增收正處於比較困難時期。農民增收緩慢已成為製約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這一問題在我縣尤為明顯。如果農民收入上不去,負擔又減不下來,就會直接損害農民的利益,挫傷農民的積極性。如果這一問題不解決或解決不徹底,就會嚴重損害政府形象,影響黨群幹群關係,進而影響全縣農村經濟發展全局。因此,推進農村稅費改革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曆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為了更好地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而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是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農村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我們必須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認識開展這次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不僅僅是個單純的減輕農民負擔問題,更是一個關係人心向背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政治問題。它是通過規範農村稅費製度,從根本上治理針對農民的各種亂收費,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和農村經濟長期穩定。落實這一措施,不僅農民在減負方麵有了切實的製度保障,而且,基層組織的正常運轉也有了保障。這不僅對農民、基層幹部是一件大好事,而且有利於經濟發展全局,其意義重大而深遠。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按照中央、省地的安排部署,全麵貫徹中央關於農村稅費改革的各項對策規定,統一思想,引向深入。

二、宣傳再深入

這次農村稅費改革是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繼土改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之後的又一重大改革,是農村的第三次革命,政策性強,涉及麵廣,工作量大。是一項十分複雜的係統工程。因此我們必須分階段、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全方位的宜傳活動。前一段,在宣傳方麵做了一定工作,但總的看,宣傳力度不大,氛圍不濃,形式不活,效果不佳,個別鄉鎮連省政府的《通告》和《致全省廣大農民群眾的一封信》都沒有宣傳到村入戶,致使有的群眾對改革的目的、意義、內容、方法和步驟不清楚,對改革存在疑慮和擔憂。這些問題勢必影響我們改革的進程。因此各級各部門必須把稅費改革的宣傳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確定專人負責,按照《甘肅省農村稅費改革政策宣傳方案》的要求,切實加強宣傳工作。一要逐級開展各種形式的傳達學習會,要把稅費改革的有關政策,特別要把這次會議精神層層傳達到鄉鎮和村組,宣傳到廣大農戶,切實做到家喻戶曉。二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這一強大的輿論陣地,開展各種專題宣傳,組織宣傳車,懸掛橫幅,張貼標語。通過聲勢大、範圍廣、層次深的宣傳,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三要深入田間地頭,用數字對比,用典型說話,將改革的好處,不改革的弊端,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群眾講清楚,說明白,使廣大幹部群眾真正明白為什麼改,怎麼改和改後有什麼好處,從而達到統一認識,消除顧慮、激發全社會參與改革的熱情。四要加強業務培訓。縣稅改辦近期要舉辦鄉鎮黨政主要領導、財政所長、預算會計、稅改領導小組和督查組各成員參加的業務培訓會。各鄉鎮要在縣上動員培訓的基礎上,對參與本鄉鎮改革的工作組成員、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培訓。通過培訓,提高每一位工作人員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使他們盡快了解情況,熟悉政策,掌握方法。確保農村稅費改革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