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到1999年末,敖漢旗變的山清水秀,如同換了人間,受到世界的矚目,被聯合國評為“全球生態建設五百佳”。而劉士和自己也獲得了“全國十大綠化標兵”、“全國林業科技先進工作者”等各種榮譽稱號。

2000年,劉士和調入赤峰市林研所,任林業科學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副研究員。

他長期工作在林業生產、生態建設和科研一線,具有極強的事業心、責任感和創新意識,是一個生態文明踐行者。

在劉士和的帶領下,赤峰市研所全體科技人員深鑽細研、埋頭苦幹,科研積極性和自主創新意識空前高漲,為赤峰市的生態文明建設作著積極的貢獻。

他大膽改革、強化管理,並將該單位建設成為2001年全國林業科技大會上,內蒙古自治區唯一受到表彰和獎勵的科技工作先進集體。

劉士和參加的諸多科研項目,多次獲得國家、自治區和市、廳級獎勵,有的科研成果還填補了區內空白。

到了21世紀,赤峰市的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據赤峰市建國以後氣象資料顯示,赤峰市年平均沙塵數比曆史平均低893%,平均風速每秒降低052米,沙塵暴天數下降60%。過去風沙彌漫的赤峰,如今已成為全國十佳衛生城。

麵對成為衛生城的赤峰市,劉士和說:“現在我們越來越多地看到,赤峰人加入到保護家園、保護生態,實現生態立市的行動中來。老百姓已經真正認識到了人與自然必須和諧發展,保護環境就是為自己的生活、發展創造條件,為子孫後代留一條生路,這是好事。”

2008年,劉士和成為奧運火炬手後,他說:“我是一名林業科技工作者,能成為奧運火炬手,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將高舉奧運火炬將偉大的奧林匹克精神和人類文明,傳遍祖國,傳遍全球!北京奧運是偉大的中華民族驕傲,讓我們共同努力,辦好綠色奧運,促進生態文明。”

溫茂元用科技營造示範林

1999年8月4日,被評為全國十大綠化標兵之一的溫茂元,是海南省桉樹技術推廣總站副研究員。

溫茂元1964年畢業於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畢業後在華南熱帶作物科學研究院工作。1992年1月,調入海南省林業局省桉樹技術推廣總站工作。1993年到2002年主持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熱帶人工林營造示範區”任項目組長。獲得農業部、林業部一、二、三等獎共7項。

早在1998年,溫茂元應用扡插技術,引種國外速生高產的桉樹良種,建立相當規模的示範林和示範中心苗圃。

儋州林場位於海南的西部沿海,大片示範林,挺拔美觀。其中於1994年第一批營造的示範林,樹高已有15米多,樹幹筆直白中帶青綠色,高入雲天,樹幹的平均胸徑已達115厘米。

而在示範林對麵就是一大片儋州林場原來種植的普通桉樹,已10多年了還是“小老頭樹”,樹幹曲裏拐彎,胸徑不足10厘米,平均樹高不到14米。

此項目的負責人就是溫茂元,對此,他說:“示範林平均每年一畝至少可生產15立方米木材,而一般的桉樹林平均每年隻生產06立方米木材。由於桉樹是製造紙漿的優質原料,曆年來過度的砍伐破壞了森林資源。現示範林的成功,展示了桉樹人工林大麵積速生高產的前景,既可多產木材滿足市場需要,同時又減少了對熱帶天然林的砍伐壓力,為熱帶森林的持續發展和永續利用走出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可以說,這一項工作在海南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這個項目是由國際熱帶木材組織資助、由海南省林業局和中國林業科學院具體實施的。自1994年正式立項以來,進展迅速,現已建成兩萬多畝熱帶人工示範林。與之相配套的是一個年生產能力300萬株苗木的示範中心苗圃,已扡插繁殖出尾葉桉、赤桉、細葉桉、雜交桉、剛果12號桉等15個優良樹種42個無性係。

1997年12月下旬,國際熱帶木材組織組織了60多位各國林業專家來儋州示範區考察,專家們驚歎於這裏取得的驚人成績,並給予了很高地評價。

苗圃由9個作業區組成,實施取枝、扡插、移苗、容器和基質加工、基因保存等一整套桉樹枝條扡插繁殖的新技術。其中,扡插大棚和容器的改良、扡插基質和生根劑的新配方等,都屬於突破性的,它改變了扡插的常規方法,使桉樹扡插的生根率從原來的70%左右提高到90%以上。

溫茂元精心種植的一大片桉樹林,特別漂亮,裏麵的幾萬株剛果12號桉樹,幾乎長得一樣剛直挺拔和粗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