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宮廷裏,宦官從來是扮演不光彩角色的。
曹操的父親曹嵩,曾經是中常侍曹騰的養子。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還在袁紹幕下的時候,為袁起草的一篇討伐他的檄文,就揭了他的章 在宮廷裏麵,凡男性,上到近侍,下到燒飯挑水的工役,無一不是太監。由於他們太靠近皇帝的緣故,最起碼也要爭取做皇帝的耳目,心腹,鷹犬,爪牙。更有為一點的,不但能影響國策,左右大政,甚至還能挾持皇帝,為所欲為呢!因為在中國曆史上三百幾十個皇帝中間,英明者少,昏庸者多,才智者少,暴虐者多,正派者少,荒淫者多,有為者少,嬉亂者多。章 漢末衰亡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由於中涓結黨,把握宮闈阻塞賢路穢亂朝政的結果。《三國演義》的第二回,就有\"何國舅謀誅宦豎\"的情節。而章 但何進掌握兵權,章 要殺,統統地殺,要整,統統地整,非無一幸免不可,章 雖然章 在中國曆史上,婦人幹政,弄臣作亂,閹豎擅權,指鹿為馬的醜惡政治現象,從來沒有絕跡,時不時地,看到章 因此,心術不正的人,心理狀態不健全的人,或壓根兒就是一個陰謀家,一個變態症患者,一個精神失常的人,一旦染指權力,便會惡性膨脹。在曆史上,帝王,後妃,弄臣,太監之間的宮闈鬥爭,是帝國最高統治層麵中,最見不得天日的藏汙納垢的所在。由於一些性苦悶和性變態的女人,和一群無性能力卻有性虐待狂的奴才的深深卷入,互相爭寵,彼此傾軋,煽動仇恨,瘋狂報複,所達到的殘忍程度,罔顧人性,恨不能食肉寢皮,生吞活剝。章 蔡邕之死
封建社會的知識分子,叫\"士\"。
士,講究清高,\"士可殺,而不可辱\",\"士為知己者死\"。士農工商排行榜,他放在第一位,說明對士的尊敬。《禮記》曰:\"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哪怕犯罪,士由於其學問人品,也享有特權。譬如不綁不捆,不拉不拽,即或是死罪,也不押解到荒郊野外砍頭。
士在中國漫長的曆史中,成為文化傳統和精神力量的象征。有的,為了堅持真理,不怕掉腦袋。\"留取丹心照汗青\",\"殺了我一個,還有後來人\",激昂慷慨,視死如歸,著實弘揚中國人的誌氣的。要無章 但是,五千年來,有的時候,有的士,說起來挺像回事的;之乎者也,子曰詩雲,正人君子,道德文章 漢末靈帝時,侍郎蔡邕的悲劇就是章 他就是那位以《胡笳十八拍》聞名的女詩人蔡琰的父親。蔡琰好文辭,精音律,看來確係蔡邕家學淵源。蔡邕一生以辭賦、書法、音樂方麵的成就,成一代宗師,為世人稱重,是士中的佼佼者。著名的\"熹平石經\",就是他自寫碑文勒石的。他還深通音韻,所製作的一把焦尾琴,史稱千古一絕;辭文則更出色。\"窮變巧於台榭,民露處而寢濕。請嘉穀於禽獸兮,下糠秕而無粒。\"憤慨之聲,發自肺腑。倘不喪命,修撰漢史者,非他莫屬;在朝廷中,也是個有識見、敢進諫、不畏強權的政治家,為此獲禍於宦官,流放朔方,亡命在外十多年。
就章 按說,蔡邕不會不了解那個有豺狼食人之心,懷不軌叵測之意的獨夫民賊,不會不明白章 其實用蔡邕,是董卓聽信他女婿李儒的建議,章 所以天怒人怨的董卓被王允定計伏誅,暴屍市中,人人爭食其肉的時候,蔡邕\"不為國慶,反為賊哭\",在那兒俯屍不起,章 明知自己錯,但振振有詞,說章 好動感情,是知識分子的致命傷,一旦感情用事,便會部分地或全部地失去理智。蔡邕肯定是無可救藥地徹底糊塗了,所以明知董卓死有餘辜,才定要章 假如前提不是董卓的話,章 豎子不足與謀
一個傻瓜提的問題,十個聰明人也回答不上,章 曹操終於發現,他錯了。第一,他訂錯了目標。第二,他選錯了夥計。他發起的章 識時務者為俊傑,曹操揮師山東,跳出是非地,實在夠英明的。
在《三國演義》中,曹阿瞞是個被否定的人物,在三國戲的舞台上,他是個塗大白臉的角色。白色,在臉譜裏是奸邪的象征。曹操是很奸詐,很毒辣,殺人不眨眼,但是,他在漢末蜂起的群雄當中,卻是最出色的人物。他反對引外兵誅宦官,對何進說:隻需一獄卒,足矣。說明他的見識。隻身行刺董卓,隨機應變,得以逃脫,說明他的果敢。組織過討卓聯軍,彙集十八路諸侯,說明他組織才能。
但沒想到,豎子不足與謀,於是章 俗話說,跟著鴨子學走路,早晚落個羅圈腿。同樣,若不逃避庸俗,也必然會被庸俗腐蝕。曹操與章 章 他不再以作一個兵強馬壯,舉足輕重的一方諸侯,在逐鹿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個盟主,代替袁紹的位置就滿足的了。他的力量,他的雄心,他麵臨的大好機遇,和董卓挾天子威令不臣的啟示,他把他的目光注視到一個新的高度,身在山東,西望長安,問鼎九五,已不是什麼非分之想了。所以,他不參與袁紹、公孫、韓馥的奪地搶權之爭,在一旁冷眼旁觀;也不像馬騰、韓遂興勤王之師,討賊殺敵,寧可坐等其變。那種十八路軍馬會盟,把袁紹推為盟主的事,他是敬謝不敏的了。
他要自己單幹了,由此招賢納士,擴充實力,帳下文有謀臣,武有猛將,儼然一番立國氣象。當荀文若棄袁紹投奔他時,他說的\"此吾之子房也\",分明表現了他以漢高祖自詡的胸襟。
一個有誌者,必有不怕孤獨的勇氣,才能走出重圍,別開生麵。所以,有雄圖大略的人物,不但要有超凡脫俗之思路,去陳趨新之行徑,敢作敢為之膽略,不羈一格的作為,還得有逃避庸俗包圍,不與豎子為謀的決斷。曹操所以能成大事,就在於他的及時覺悟,另謀出路,否則,他和那些雞爭鵝鬥的諸侯,也就沒有什麼區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