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政協
葛牌位於藍田縣城南120華裏。相傳長有葛藤垂垂街中形似牌坊,行人常息於下,遂名葛牌。葛牌係縣南重鎮,南通商山及豫、鄂,為軍事要地,素有駐軍把守。1934年冬,徐海東、程子華、吳煥先等同誌率領導紅25軍長征北上,從湖北到葛牌,1935年3月,二次又來葛牌,召開了鄂、豫、皖省委擴大會議,改組成為鄂、豫、陝省委,創建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紅25軍74師在徐先瑞、李隆貴、鄭位三等同誌領導下,在鄂豫陝邊開展了土地革命活動。
1958年成立葛牌公社,1984年鄉社分設,改為鄉,2000年撤鄉並鎮為葛牌鎮,全鎮境域東西長45.5公裏,南北寬25公裏,總麵積約為225平方公裏。轄有187個自然村。現有耕地3.4萬畝,森林6.86萬畝。人口1.7萬餘人。
葛牌曆史展覽館
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
1935年2月3日早飯後,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在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的率領下,突然包圍了藍田縣葛牌鎮街,向鄭效仁地方反動民團發起了攻擊,活捉了民團第一分隊長寧平安,進駐葛牌鎮街。2月5日,紅25軍根據群眾和偵察員提供的情報,又出其不意地在葛牌鎮與九間房交界處的文公館,同尾隨的國民黨軍第42師116旅旅長柳彥彪帶領的兩個營激戰,全殲該敵。紅軍乘勝在鄂豫陝北部的益田縣葛牌鎮,柞水縣的曹家坪,山陽縣的袁家溝口等地建立蘇維埃政府。藍田縣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就是由紅軍派幹部幫助工農群眾2月上旬建立起來的。區蘇維埃政府主席田銀鬥(後任五星縣蘇維埃主席),委員張步贏、楊印堂(即窮人主席)、王景雲(即王老四,負責交函)。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直屬五星縣蘇維埃政府領導,管轄地區包括現在的柞水縣的萬燈寺、葛牌、草坪、玉川、藍橋、紅門寺及現歸屬商縣的秦嶺口、西牛槽等八個鄉,麵積765.3平方公裏,294個自然村,有耕地8.7552萬畝,共5.34萬餘人,區蘇維埃政府駐設在葛牌街全新治的家中。
葛牌鎮紀念館
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一建立起就立即組織領導全區的貧苦農民群眾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以抗糧、抗稅、抗租、抗夫、搞丁“五抗”口號,宣傳組織發動廣大群眾,打土豪、分浮財,解決勞苦大眾的切身利益問題。區蘇維埃政府當時主要做的幾件事情是:
首先,宣傳貫徹紅25軍2月5日以司令部、政治部名義頒布《關於商業政策問題》的布告精神,對於壟斷市場,阻礙工商業發展,並有惡跡的葛牌鎮街“逢元和”商號及聯保主任鮑學義家經營的肉店等,限製其發展。殺了“逢元和”惡掌櫃集菜,沒收分配了他的財產,對街上的其他中小工商業戶,則給予了保護,積極支持其發展。穩定了集市貿易,促進了商品流通和繁榮。據葛牌鎮街李呂山回憶:他曾在商業政策的鼓勵下,擔著貨郎擔跟隨紅軍走了幾個月。
第二,堅決鎮壓土豪劣紳打擊封建勢力。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為了解救群眾疾苦,擺脫長期被奴役的曆史地位,鼓舞群眾革命鬥爭精神,根據當地群眾的強烈要求,鎮壓了欺壓百姓、淩辱群眾,負有惡跡的聯保主任飽學義,僧藍田縣政府書手收糧款間林博五、草坪勇山溝的劣紳周文鬱,瓦屋莊的劣紳賈奎及鄭效仁的秘書王吉安等人,為民除了大害,震懾了敵人,增強了鬥誌。
第三,打富濟貧,開倉分糧。區蘇維埃政府組織群眾,把“逢元和”商號的五十石(兩萬斤)糧食全部拿出來,倒在葛牌鎮的街戲樓前廣場上,由蘇維埃政府主持,全部分配給了當地貧苦群眾。據裴建明回憶,“葛牌溝的王老六,人稱六先生,來葛牌鎮街賣柴,回去時,紅軍還以區蘇維埃政府的名義分給了一擔包穀。”區蘇維埃還把梨園溝張老五、金坪的史經邦、史忠改,鐵索橋的王平壽、七裏店的雷雲華、瓦屋莊的郭進菜等財主和大戶的糧食、棉衣、錢財等分給了當地群眾,群眾拿到區蘇維埃政府分到的糧食、衣物後,非常感激,決心跟著蘇維埃政府鬧翻身。他們讚道:“蘇維埃政府和國民黨政府簡直是兩重天。蘇維埃政府打富濟貧救窮人,既分糧食又分財物;國民黨政府派款派夫拉壯丁,敲詐勒索害百姓。”
第四,建立紅色交通站。區蘇維埃政府根據革命鬥爭的需要,適時地成立秘密交通站,以溝通區蘇維埃政府同上級政府與紅軍隊伍的聯絡。根據王景雲回憶: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創立後,時隔不久就建立起了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秘密交通站,他和村裏的張步州、張步贏等都擔任了交通站的交通員,負責著傳遞信件、文件、消息。當時還給每個人發了一個紅色交通員證,上麵加蓋有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的大圖章。
第五,建立了地方武裝赤衛隊,開展遊擊鬥爭。為了保衛蘇維埃政府,鞏固革命根據地,支援紅軍部隊。區蘇維埃政府利用紅軍交給的一批槍支、彈藥,建立起了一支民眾的革命武裝隊伍——赤衛隊,由區蘇維埃政府主席田銀鬥兼任赤衛隊司令。赤衛隊初建立隻有二三百人,身背長槍、大刀,肩扛長矛,以葛牌鎮為根據地,活躍在藍田、商縣、柞水、山陽、鎮安等縣交界地帶,緊密地配合第三路和第四路遊擊師開展遊擊鬥爭,打民團、打土豪、懲貪官,鏟富濟貧,處處受到廣大勞苦農民的愛戴擁護,紛紛要求參加赤衛隊,使赤衛隊很快發展到了擁有四五百人的一支隊伍。據樊振漢、唐居正等人回憶:田銀鬥,當地群眾稱他是“田司令”、“田主席”,他領導的赤衛隊,曾多次地在葛牌鎮同鄭效仁的反動民團進行過交戰,兩次燒毀了民團的碉堡、碉樓,打擊了民團的反革命氣焰,保衛了區蘇維埃政府,維護了群眾的利益。
葛牌鎮區蘇維埃政府,是1935年2月上旬創立到1935年紅25軍主力轉入外線作戰,北出終南山後,共曆時六個多月時間。
紅岩寺警察局長齊振國起義經過
1949年藍田解放時,主要有兩起起義部隊,一起是以魏玉山為首的藍田自衛團全體官兵,另一起是以齊振國為首的紅岩寺警察局官兵和部分鄉鎮保甲人員。
齊振國是藍田縣草坪鄉黃沙嶺人,早年就和黨的組織有著統戰關係。1940年,他在保七團任營長時,任在耀縣小拓鎮,汪鋒曾派人和他聯係。王力、孫生賢亦和他經常往來,寄書送報對他進行革命和抗日救國的思想教育。
1946年,周斯端在葛牌搞地下工作時,和他兄弟二人就有聯係。10月間,原鄂、豫、陝領導汪鋒同誌給胡達明專員發電讓和齊振國商談起義事宜。他當時是焦岱鎮鎮長,周斯瑞帶著汪鋒的口信和他交談,要求他在時機成熟的情況下,率部起義,他慨然答應:“黨啥時通知,啥時起義。”
1949年5月藍田解放前夕,周斯瑞在家中召集當時的鄉鎮長開會,向他們談了解放戰爭形勢,西安即將解放,要他們認清形勢,棄暗投明,當卻立斷地率部起義。當時參加會的有齊震國、齊振鋒、史省三(為葛牌鄉長)、吳澤民(玉川鄉長),他們一致同意。5月23日藍田解放,周斯瑞到縣城向縣委書記朱平、縣長孫生賢彙報了南山解放以及齊振國等人準備起義的動態。縣領導立即派周斯瑞回葛牌,立即組織他們起義,建立區政府,起義後將他們編為區遊擊大隊,歸區政府領導。
5月25日,周斯瑞等人在葛牌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葛牌街召集各方、保群眾大會,舉行紅岩寺警察局官兵、葛牌鄉保甲人員起義大會。會上宣讀了人民解放軍的布告,並由周斯瑞代表區人民政府接收他們起義,齊振國代表全體起義人員,在大會上宣誓脫離國民黨,效忠人民政府,接受共產黨的領導,參加革命隊伍。當會命令所有官兵摘掉國民黨的帽徽、領章等。周斯瑞代表縣政府宣布:起義人員編為區遊擊大隊,齊振國任大隊長,史省三、齊振鋒分任中隊長,在葛牌區委的領導下,進行剿匪戰鬥。當時到會的120名官兵和數千群眾,歡聲雷動,慶祝這部分隊伍投入人民軍隊的行列。
區政府成立不久,國民黨商洛地區專員袁德斯率一旅之眾,從商縣竄攏葛牌,另一股軍隊從柞水竄攏玉川,區政府即率領這部分隊伍和敵人展開遊擊戰爭。
6月中旬,為了牽製敵人,我們離遊擊隊伍進襲商縣的要隘——牧護關,利用中午集會日突襲,一舉占領該鎮。當地民團王義漢,懾於解放軍的威勢,未敢抵抗。周斯瑞和齊振國當即作他的工作,他表示願意起義投誠,周斯瑞他們即將他編為第三中隊,任中隊長。遊擊隊解放牧護關後,袁匪震驚,不敢在葛牌久留,即迅速撤回商縣。玉川方匪軍也南撤,吳澤民亦隨敵軍南巡,盤據高橋、大石板一帶。遊擊隊在建立鄉村政權,鞏固葛牌地區後,即移師玉川、龍王廟等地,準備進剿吳澤民匪徒。
8月中旬,遊擊隊出其不意,抄捷徑奇襲大石板。戰鬥打響了,正吃午飯的敵人還不知遊擊隊何時從大石板後山壓下來,隻得作倉皇抵抗,便逃到了柞水縣銀灣溝一帶。我軍即在高橋、龍王廟一帶嚴密布防,以致吳匪再未敢竄攏。與此同時,我們即動員組織一些吳部官兵家屬到吳部送信,勸說那些被要挾竄逃的士兵回家,向政府投降,並表示人民政府保證他們的人身安全。這樣,一個多月內,就有幾十人逃了回來,並到區政府登記投降,使吳部除了一些死黨和親信外,基本瓦解。周斯瑞和齊振國又給吳寫了勸降信,但吳死心塌地,不知悔悟,終未投降。直到冬天,在解放軍東獄部隊來藍田清剿殘匪,藍田葛玉一帶國民黨軍事其他方土匪武裝,被我軍徹底肅清後的情況下,吳澤民才逃跳流竄,於1950年春季被捕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