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帥師伐魏,入舞陽(1),魏人避之。
韓將公仲(2)曰:“夫魏易搖(3)之國也,今弗鬥,蓋弱我(4)矣。再帥師(5)進,必下(6)一二城。”
公叔(7)曰:“不然。魏國雖小,許、鄢(8)在其南,西河(9)絡(10)其北,長城界其西,淮、潁(11)出其東,是所謂險阻國也。今無故我弱(12),蓋有伏甲(13)焉。譬猶越(14)人宑(15)鼠。鼠好夜竊粟,越人寘(16)粟於盎(17),恣(18)鼠齧(19)不顧(20)。鼠呼群類入焉,必飫(21)而後反(22)。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23)水上;而鼠不知也,逮(24)夜,複呼群次第(25)入,鹹(26)溺死。魏以舞陽餌(27)我,是置粟於盎也,無乃(28)不可乎!”
弗聽,未幾,伏甲四起,韓師殲(29)焉,公仲僅以身免(30)。
君子曰:公叔可謂智士哉。所謂智者,察見隱微,無所遁(31)其情爾。魏人無故而棄舞陽,豈力弱哉?“將欲奪之,必固與之。”(32)其魏人之謂矣。
“注釋”
(1)舞陽:魏國城名。
(2)公仲:即公仲明,複姓公仲,名明。
(3)易搖:容易攻取。
(4)弱我:弱於我,比我弱;害怕我們。
(5)再帥師:再次帶領軍隊。
(6)下:攻克。
(7)公叔:即韓公叔。
(8)許、鄢:地名,即許昌、鄢陵一帶。
(9)西河:本指黃河西岸即今陝西省大荔、宜川一帶,此處指的是黃河。
(10)絡:纏繞,流經。
(11)淮、潁:淮水和潁水。
(12)我弱:以前文看當是“弱我”之誤。
(13)伏甲:伏兵。
(14)越:江、浙一帶。
(15)宑:同“阱”,陷阱。
(16)寘:放置。
(17)盎:一種腹大口小的盛器。
(18)恣:任憑。
(19)齧(niè):咬。
(20)不顧:不理睬。
(21)飫(yù):吃飽。
(22)反:通“返”。
(23)覆:蓋,這裏是浮在水上的意思。
(24)逮:及,等到。
(25)次第:一個接著一個地。
(26)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