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君(1)說(2)六國從親(3)以孤秦。秦惠王(4)患之,使犀首(5)期(6)齊、魏與共伐趙以敗從約(7)。
趙肅侯(8)使使臣說齊、魏之君曰:“臣之東鄰有長瀦(9)君,其妻終葵夫人(10)妒,虐其侍姬,長瀦君之友六人,家有如夫人(11)者三,和(12)而不爭。長瀦君泣而訴焉。六人者,各遣其妻載饔餼(13)以食(14)夫人,且解之曰:‘人所貴於婦者,能樂其夫子(15)爾。長瀦君年將耄(16)矣,宜安之。今因帷薄之故(17)以傷其心,可不可乎?’夫人答曰:‘妾不佞(18),不知明訓(19),不能奉(20)夫子,致辱(21)玉趾(22)賁(23)於茲敝廬(24),有命(25),敢不敬從?然竊有辭焉:長瀦君實耄,子且幼,未能勝(26)灑掃;所恃(27)以無恐者,長瀦君存耳。苟一旦溘(28)先朝露(29),吾屬(30)將操觚(31)匄(32)於道路。長瀦君精神幾何,寶之愛之,惟妾爾。侍姬惟欲是從(33);長瀦君若死,其目豈有淚耶,肉(34)未及寒,已思移他家矣。妾雖愚,寧(35)複計惟薄事乎!’六人之妻各歸,逐其如夫人者。今六國合從將以擯(36)秦,秦遣衡人(37)一訹(38),從約頓解,而惟秦之令是從,不亦難哉!且說士之口,是非紛亂,惟其所命,皆傅理善惑(39)。大王不可不察也!”
齊、魏之君皆曰:“善。”於是,遣使至諸國,從約複成。
君子曰:七國之君甚矣,無識也!隨辨士(40)之舌以為東西,辨士升(41),國勢降矣。故當時謂無士為無國。傳(42)曰:眩白為黑,倒上為下(43)。其士之謂歟?
“注釋”
(1)武安君:即蘇秦,戰國時縱橫家。居於趙國時被封為武安君。武安,地名。
(2)說:遊說,勸說。
(3)從親:合縱相親。從:通“縱”,南北為縱。蘇秦說服六國諸侯要他們南北聯合西向抗秦,稱為“合縱”。
(4)秦惠王:即秦惠文王,孝公子,名駟,公元前337-前310年在位。
(5)犀首:古官名,類似後代的虎牙將軍。戰國魏公孫衍任此官,故又稱公孫衍為犀首。此處即指公孫衍(公孫衍起初在秦做官,後與張儀不合才離開秦)。
(6)期:約定。
(7)從約:合縱之盟。
(8)趙肅侯:戰國時趙國國君,成侯子,名語,公元前349-前325年在位。
(9)長瀦:人名,長姓。
(10)終葵夫人:複姓終葵。
(11)如夫人:妾的別稱。
(12)和:諧和。
(13)饔餼(yōngxì):熟肉和生牲,泛指食品。
(14)食(sì):使……吃。
(15)夫子:這裏指自己的丈夫。
(16)耄:年老。
(17)帷薄之故:家庭生活淫亂的原因。帷,帳幔。薄,草簾。古人對家庭生活淫亂稱“帷薄不修”。
(18)不佞:不善,不好。
(19)明訓:也作明教,對別人所言的敬辭。
(20)奉:侍奉。
(21)辱:謙詞,表示自己使對方受了屈辱。
(22)玉趾:敬辭,猶言“貴步”。
(23)賁(bēn):奔走。
(24)敝廬:對自己住宅的謙稱。
(25)有命:有教誨。
(26)勝:勝任。
(27)恃:依仗。
(28)溘(kè):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