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宋人獻瑉(1 / 2)

宋有白冥子旗(1)耕於渠蒢(2)之野,得石焉,圓而皙(3),肉且倍好(4),上有蒲穀文(5)。子旗孰視之,曰:“質如截肪(6),澤而有章(7),其璧也哉(8)?孚尹旁達(9),廉而不劌(10),其璧也哉?無功而家(11)大寶者禍,當獻諸(12)朝。”

於是沐浴冠帶(13),言於周王曰:“臣(14)渠蒢之賤夫(15)也,偶挈(16)耒耜(17)以耕,竊不自意(18),地不愛寶(19),獲嘉璧焉。臣不敢私(20)。聞王將有事上帝方明(21),六玉闕(22)其一焉,敢獻諸下執事(23)。”王使大夫窾(24)受璧,薦諸玉尹(25),玉尹曰:“嘻,是瑉(26)也!”卻還之。

子旗抱石歎曰:“吾聞有道(27)之朝是與非別。白繡衣(28)雖華,不鬋(29)以補冠,太阿(30)雖鈍(31),不委(32)以割牲(33)。今強謂璧為瑉,可不可乎?”

楚丘(34)丈人(35)過而視之曰:“子旗其幸(36)矣哉!”子旗怒曰:“何幸也?”曰:“卞和(37)以玉獻,尚遭刖(38),況爾薦瑉者乎!”子旗終不悟。

君子曰:士以真才炫(39),且猶不可,假才能自致(40)與(41)?嗚乎!世不特(42)一子旗也。

“注釋”

(1)白冥子旗:人名,複姓白冥。

(2)渠蒢:地名。

(3)皙:同“晰”,白潤。

(4)肉且倍好:而且圓形的邊是孔的一倍(邊大孔小)。璧有孔的圓形的邊叫“肉”,孔叫“好”。《爾雅·釋器》:“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好:音hào。

(5)蒲穀文:象蒲花和粟粒的花紋。《夢溪筆談·器用》:“蒲璧,乃刻文蓬蓬如蒲花敷時,穀璧如粟粒耳。”

(6)截肪:切開的脂肪,比喻色質白潤細膩。肪,原本誤為“昉”。

(7)章:花紋。

(8)其璧也哉:怎麼不是璧啊!其,表反問的語氣助詞。

(9)孚尹旁達:指玉的色彩晶瑩發亮。《禮記·聘義》:“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孚尹旁達,信也。”

(10)廉而不劌:有棱角但不至於把人劃傷。廉,廳堂的側邊。此處是邊角的意思。劌,刺傷,劃傷。《老子·五十八章》:“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禮記·聘義》:“廉而不劌,義也。”

(11)家:家藏。

(12)諸:之於,兼詞。

(13)沐浴冠帶:洗過澡,換上幹淨的衣帽。沐,洗頭。浴,洗身。

(14)臣:百姓對國君的自稱。

(15)賤夫:百姓自謙的說法。

(16)挈:拿著。

(17)耒耜(lěi sì):古代一種像犁的農具,木把叫“耒”,犁頭叫“耜”。

(18)竊不自意:內心並不想得到璧,自己沒有料想到。

(19)愛:憐惜,吝嗇。

(20)私:私自占有。

(21)將有事上帝方明:將要祭祀天帝和上下四方的神明。上帝,天帝,天神。方明,上下四方神明。

(22)闕:通“缺”。

(23)下執事:下等的侍奉人員(轉呈給你)。

(24)窾:通“款”,殷切,引申為“急忙”。講為人名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