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遊第七殿會晤泰山王、觀熱惱大地獄(1 / 2)

濟公活佛 降 丁巳年十一月十六日

詩曰:玉曆寶鈔勸世人 奇書奉命再翻新

因緣早種成今日 說法隨機最逼真

濟佛曰:昔時東土流傳有「玉曆寶鈔勸世文」一書,內載道人「淡癡尊者」奉天帝之命,魂遊地獄各殿,目睹閻君嚴刑罪魂實情,回陽後,據實寫成該書,流傳海內外,觀是書去惡從善者,不乏其人,印贈該書,受到感應奇驗者,更是昭然可證。唯陽間世態變遷,地獄刑罰亦隨之翻新,為因地製宜,勸化迷津,玉帝特命楊善生重遊地獄,采取新案證,以扶鸞方式,當場沙盤現跡,尤為新奇可信,「地獄遊記」應運而著作,用以代替「玉曆寶鈔勸世文」一書化世,正為千古因緣成熟之時,故希天下眾生珍惜此書,視如拱璧,廣為翻印流傳,自然消災化劫,坦步道途。此書不止泄地獄之機,更闡修道之秘,凡認真研讀者,可悟道成道。印贈勸世者,凡有所祈願,皆能如意,且可減免所犯罪過,誠為懺往修來之一本福音。今日準備遊冥,楊生快上蓮台。

楊生曰:遵命!我已坐穩,請恩師起程吧。

濟佛曰:已到了,快下蓮台!

楊生曰:今日要到何方?

濟佛曰:你看前麵就是「第七殿」,泰山王已起身,趕快向前參禮。

冥王曰:恭迎濟公活佛及楊善生駕到,請到裏麵休息。

楊生曰:多謝泰山王!原來今日拜訪「第七殿」,但見文武百官排班迎接我們,備覺光榮。殿前罪魂不少,都被陰差叉押,現時冥王正為我們來到而停止判案!

冥王曰:兩位不辭勞苦,親到地府遊冥著書,辛苦辛苦,請坐!命將軍速呈上仙茶。

將軍曰:遵命!……請二位仙長用茗。

楊生曰:感激冥王厚禮。

冥王曰:哪裏!世道衰頹之秋,幸有寶島聖教複興,仙佛顯靈說法勸世,挽倒狂瀾,其功深矣。「地獄遊記」奉旨著作為天運所定,善因非同小可,今日兩位才到,已覺太慢了。

濟佛曰:多謝泰山王指教,救世同此一心,今日慢到貴殿,請多包涵,祈賜道義真詮吧!

冥王曰:甚妙!世人亡故後,家屬都為亡者行「七七」之禮,以誦經超度,祈求亡靈超升,此源於一七為亡者魂到一殿,二七亡魂到二殿,三七亡魂到三殿,四七亡魂到四殿,五七亡魂到五殿,六七亡魂到六殿,七七亡魂到七殿之故,陽人藉通例以七天為一周,而作法事,然不知亡者生前大都集眾罪於一身,非四十九天內就可以通過七殿,再經八、九、十殿而投生。故死後作「法事」不如生前行「好事」,生前如能行善積德,則死後福神帶路,不必作法,便可自由暢行,否則,任你法術高明,亦逃不過地獄關,此點希世人了悟之。

楊生曰:為何世人言「七七」,不言「八七」、「九七」、「十七」呢?

獄官曰:冥府主要殿府為一至七殿,八殿以後是前七殿刑罰所餘之罪,再審判者為多,故「七七」之關若過,餘為副罪,世人為祖先設想,要通關過殿,故下此策,「孝心」可敬,然「善心」更實用!

濟佛曰:人死後再接受審判、刑罰期間,或尚未投生之前,儒道稱曰:「靈魂」、「鬼魂」。因其日後將要投生、轉世,於陰府之身僅一個階段,故佛又稱曰:「中陰身」。要度亡魂出苦,後代必行善德,以感召冥王赦免,此為最佳途徑。至於延僧道超拔,若非僧道有德,則僅盡「人事」而已,未能有所補益。寄語世人,行孝及時,生前孝敬雙親一粒米,勝過死後用一壺酒奉敬。設若雙親亡故,更應勵行道德,多印送善書、經典勸世,此善舉感格仙佛冥官最易,亦不失報答親恩,超脫苦海之一種方法,盡可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