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鬧騰(1 / 2)

實在是家裏人口太多,吃不起飯了,他才自願下鄉的,就是為了給家裏減輕點負擔。鄉下再怎麼窮困,有地種總不至於餓死人。若是前兩年還不好說,今年的情況肯定是餓不死的了,他就趕忙的報了名跟著下鄉了。下鄉前家裏東湊西湊的,攏共就湊了一塊錢給他,這還得半個月勒著褲腰帶兒過日子呢。

劉楠目光又轉回到杭天佑身上了。杭天佑來回瞧了三人一眼,見都眼巴巴的看著他,想是讓他拿出個章程,眉毛都不動一下,隻道:“隻要錢上湊全了,煤票我能想法子弄來。”

這貓有貓道,鼠有鼠道,甭管人是怎麼弄回來的,隻要自己能受到好處,都是同屋住的,誰也不會多嘴去問。仨人眼睛就亮了,翻箱倒櫃的把錢找出來,數了數給放炕桌上,一分兩分五分的,弄得一大堆,杭天佑就把毛票給點點,再一張張整齊了收荷包裏頭。

“那我先出去一下。”杭天佑裹得嚴嚴實實的,對其它三個知青交代:“要是差不離,下午咱就去煤廠,你們商量一下,誰跟我去背。”要說三十來斤是不多,但離煤廠可不近,因著自己沒做好過冬準備。所以隻好去煤廠買炭代替,天又下著雪,路上也不好走,村裏的牛是不可能讓他們知青用在私事兒上的。萬一不小心摔傷了呢?來年翻地咋辦?這年頭牛比人都金貴,平時都好吃好喝伺候著,就是大旱人不吃,也得先把它伺候好了,想著用牛?做夢還快些。

要說他一人也能幹了,但事兒也不是這麼辦的。要什麼事都指望他一個人,三頭六臂也忙不過來,累也得累死。何況誰不是爹生媽養的,沒誰必須伺候誰的義務。他是年紀相對大了,照顧下頭的弟弟妹妹成了習慣。見著幾個知青年紀小,習慣性就多照顧了些。但他也照顧不了一輩子,有些活計還是得讓他們去幹,不能養成依賴人的習慣。

三人中就劉楠身子骨壯些,一個戴勝正鬧著感冒呢,那噴嚏一個接一個的。呂凱又瘦不拉嘰的,個頭一米七都不到,這都十七歲了才這麼點個子,任誰也不忍讓他這大雪天的往出跑了。劉楠就大包大攬的拍著胸脯:“這還用商量嗎,回頭我跟你去。”

說著又回頭問另外兩人:“沒意見吧?”用現成誰還能有意見?倆人都忙不迭的搖頭,表示沒意見。

杭天佑點點頭,這就準備出去了,一掀簾子差點兒跟人迎頭撞上,唬得他忙退兩步,心驚得不行。劉楠趕緊就過去瞧了,就見門外頭站著好幾個知青,凍得臉都僵了,嘴角一抽一抽的似想笑,到底僵了臉盤子,笑得怪異得很。

不等杭天佑表示,他就陰陽怪氣兒了:“我道是誰呢?原來是文化人兒呀,怎麼?文化人兒也有聽牆腳根兒習慣?”這是跟他們一並下鄉的吳長易說話呢。因著屋子起的又不多,頭批下來的男知青就三個住了一屋,他們一並下鄉的有五個,就分派了一個去之前那批的住了,叫吳長易。又不住一起,這關係肯定沒住一起的近了,再加他又斯文,戴眼鏡,整天捧著本書,說話也常常一副訓導的口吻,劉楠是相當不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