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二牛笑笑沒接這話茬,小二又給他介紹其它學舍,這廣陵城內除了縣學外,還有三個學舍,一個是姓王的老舉人開的,裏頭夫子有三個,都是年輕秀才,學問都很不錯,多的是大富人家往裏送學子呢。
趙二牛直接就把王舉人給pass了,雖說王舉人功名高,學問肯定好。但他年紀大了,估計學舍裏的活計都交給手底下的當夫子的秀才了,每月能去學舍講幾回課都不知道呢。而裏麵頭三個秀才夫子,人又年輕,人家肯定指望再往上考呀?這教書肯定不能有多用心,畢竟他們自己還要學呢。估計他們去學舍當夫子,是一為了補貼家用,二則是衝著王舉人去,為著是討教學問,問一些參加鄉試的經驗。
二來是學舍裏多是富家子弟,不說兒子一個平頭百姓過去,肯定會受到排擠,被人欺負他是不擔心的,隻是這肯定得影響到他讀書呀,與其這樣不如換一家。再者說王舉人開的學舍那束脩肯定貴,家裏的錢就算再多,那也是不夠用的,得緊著省著,以後花錢的地方可多了去。
第二個學舍是林秀才開的,年逾不惑,據說他考上了秀才後,就一直沒再往上考了。也有些愛說閑話的人在背裏說小話,說林秀才自知學識不夠,不敢去鄉試丟人現恨。不過隻要沒在林秀才麵前說,他基本都當耳旁風過了。年年城裏歲試基本都過了,年年都是稟生,由此可見其學問從未消退過。而他辦學舍已有十餘多年,門下學子也有不少考上了童生的,秀才也出了幾個,青出於藍考上舉人進士的也有,據說林秀才的學生薑裕薑子容前年進封臨淄太守。
所以林秀才的教學水平還是相當高的,自從薑太守高封的消息傳來,廣陵各高門大戶對林秀才更是熱情。就連董太守也對林秀才客客氣氣,雖不懼他,但也不想得罪,畢竟人還有個當太守的弟子呢。林秀才又是個安分的,互相客氣不相幹也就是了。
林秀才一直老老實實的教書育人,對門下學子也是一視同人,富家子弟想入學不拒絕,但入了學就得按他的規矩,什麼欺負同硯打壓同硯的事兒,想都不想要,一犯警告,二犯逐出學舍。規矩比較嚴,一開始還有不聽話的學子,仗著自家權勢不放在上心,結果直接被逐出學舍,任誰求情也沒用。
到最後也隻能不了了之,畢竟林秀才按規矩辦事,人家也不是沒靠山的,想要以勢壓人也得看自家有沒有那麼能力不是?後來就沒人敢再犯了,不過富家子弟的受不住規矩約束,進林家學舍的就少了,多去了王舉人那裏。
最後就是童秀才開的學舍了,童秀才太年輕,估計是想開著補貼家用的,學子也是三個學舍中收得最少的,一來是沒精力,畢竟他還要接著往上考呢,明年就是大考之年了,聽說最近又閉舍了,讓學子們回家自學,有問題再去討教,多的時間苦讀著呢。經常去林秀才王舉人那走動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