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於是很是滿臉堆笑跟馬夫人說:“把我女兒托給你家大郎,我們一家子都是放心得很。”
“親家母可安心吧。”人家誇自己兒子,自己也得誇誇人家女兒不是,馬夫人也笑著跟王夫人說話:“大郎老實著呢,等日後二娘子進了門兒,肯定對待她一心一意,我自來愛二娘子的品貌,早就想搶回家當女兒養著了。可惜不成,隻得便宜二郎這小子,您放心,隻等二娘子進了門,我可不得當女兒寵著愛著,隻盼她給我生個乖孫女兒了。”馬家倒也是奇怪,從祖上到這馬夫人這輩兒,基本生的全是兒子,就沒見過生女兒的。
導致馬家長輩個個都盯著後輩兒生閨女兒,若要是沒那麼難也倒好,關鍵是就沒人生出來過。那得不到的自然就很想了,所以嫁進馬家的女子,壓力多在生女兒上了,生不出來麵對公婆夫君失望的眼神,倒壓力挺大,關鍵這生女兒也不是說生就能生的。
王夫人看中的就是這一點,女兒要嫁過來了,生了個姑娘也不用擔心公婆這邊的壓力,還得被全家當寶貝似的寵著哄著呢。
她家裏有七女三子,三個嫡女是她親生的,卻一個兒子都沒生出來,夫君就納了幾個妾室,她再氣也不能如何,誰叫她生不出來呢。她自己吃了生不出兒子的苦頭,婆婆對她又不滿意,要不是待幾個庶生子一視同仁,幾個女兒也大了,隻怕會被休棄回娘家,日子就跟泡在黃蓮裏似的難過。
正因如此,她就擔心女兒隨了自己的體製,一心想找個不嫌棄姑娘的人家,早就盯上馬家了。自從馬夫人放出風來,她沒少使手段讓那些事兒不成,這門親事才算落在她手裏,女兒嫁到馬家才是正當合適的,至少人家不嫌棄姑娘,反而會寵著,她日子過得苦巴巴,但不願女兒隨了自己的命,嫁到其它大戶人家也不是不行,可萬一她隨了自己呢?那女兒後半輩子不等於也沒了依靠?
好在這事兒成了,王夫人才算放了心。
大人那桌說著話,聊得熱火朝天的。小輩兒這桌的氣氛就有些好笑了。
馬聰自然是去大人那桌被嶽家人考察了,陪著王家小輩的就是他的幾個堂弟,可是堂弟們年齡都太小,所以這事兒就落趙保國跟林棟頭上了。
王家三個兒子全是庶子,因著沒有嫡子的原因,王夫人又皆一視同仁,各個兄弟都有不同的生母,生母自然是姨娘了。這主母沒有親生子,偌大的家產當然會從庶子中挑選一個繼承,所以這三個庶子向來就是麵和心不和了。
但總不能任他們在宴席上鬧出什麼亂子,馬家堂弟又小,上了席基本就沒停過嘴,光吃了。趙保國跟林棟就得承擔大任,陪著看著點兒,以免生出什麼亂子。
王家大郎二郎都是同一年出生的,隻是出生月份不同,一個在九月,一個在十一月,今年都是十一歲。而王三郎卻隻有八歲,所以他倆主要是看著王大郎跟王二郎,三郎倒不用多管,正跟馬家堂弟吃著喝著滿嘴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