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經送學舍那花銷普通人家負擔不起,再者送了這個,那個不也要送?家裏孫子又不止一個,偏了誰都嫌不公平。
現在胡同裏住了他們爺倆一家,又跟錢家交好,正好有事兒麻煩人家,人家接了,送個孫子不要錢給使喚,他還能不教點子東西嗎?隻要大孫子學了點兒,回去也能教給下麵的兄弟,這樣既不用交學費,又能學到點正經東西,家裏幾個媳婦也不會有話說,畢竟自己兒子也得了利處。
要說錢大娘會算計呢,不過這算計他也不討厭就是了。趙二牛跟兒子分析了,趙保國才明白過來:“合著她打這主意呢。”他咋能想到這個,觀念不同自然不覺得認字是多大的事兒,哪能想到古代百姓想認個字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情。
趙保國欣然同意:“成啊,正好我也不想打掃屋子,你平日隨便使喚唄,每日下了學我教他幾個字就是了。”錢大娘肯定不是指望孫子能考功名的,不過是想讓他們認幾個字,能看懂契約不被人蒙騙,會算個簡單的帳就更好了。
趙保國不用給他講解聖人之言,隻簡單的教字怎麼認就成了,也不費什麼勁兒。還平白得了個勞力,覺得也挺劃算。
錢大娘把自己的算計給兒子兒媳婦們兒說了,個個都點頭讚同,誇她有智慧,不過是給洗洗衣裳,就能讓家裏的孫子們都識字,這筆買賣做得好。
這事兒吧,對錢家來講自然是好,但錢老二就有些不得勁兒:“這不等於白占趙老兄便宜嗎?”感覺挺不厚道。
錢大娘橫他一眼:“咋叫白占?你娘不給他洗衣裳呀?再說了,他趙家搬來,又沒個親朋好友的幫襯,既然得了人家便宜,咱平日裏多照顧照顧就是了,束修肯定是交不起的,但趙家連個女人都沒有,衣裳也隻能用買的,回頭得了布料,給小先生做了衣裳送去,也算一番心意。”說著又道:“以後跟鈞小子說,家裏衣裳就別去估衣店買了,又貴又不合適,讓他拿了布料過來,咱們做好了送去就成。”
錢大娘這樣一說,錢老二心裏就舒服多了,其它幾兄弟跟兄弟媳婦都沒什麼意見,隻要不叫她們出錢,能讓兒子識字,做幾件衣裳算啥?費點時間的事兒而已,完全不是什麼大事兒。再者說趙家兄弟的衣裳肯定是婆母親自動手的,她們幾個妯娌最多做做趙家小先生的儒衫,分著做更加不費事情了。
見兒子轉過這根兒筋過來了,錢大娘才算放了心,就叫大孫子趙瑞跟自己去趙家看看,順便給趙家爺倆兒量個尺寸記著,以後做衣做鞋也便當。正好趙家小郎最近放農假也得閑,讓瑞哥兒過去幫著做點兒活,等趙小郎得閑時也能教他幾個字練練。
錢大娘吩咐了家裏的活計,這才領著大孫子施施然出去了,路上沒少叮囑瑞哥兒去了趙家要有眼力見點兒,有活就得搶著幹,爭取給趙家父子留個好印象,人家說不定還能多交他一點兒。等學會了回來教下麵的弟弟妹妹們,以後甭管是娶親的還嫁出去的,對方一聽會認字也會高看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