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些話其實是犯忌諱的不該說,不過趙保國現在歲數太小,劣勢自然是人都不會把他當作正經大人看待。他隻能全力表現自己的智慧以及政治覺悟,當然對象還是要挑選一下,隻有在林夫子麵前才能暢所欲言。
第一,他作為林夫子的學生,天生就與他統一戰線,他現下與其書房交談,無論說了什麼大逆不道的言辭,林夫子都會替他兜著。因為趙保國是他的學生,他若將此事說出去,隻有害處沒有半點好處,學生是他教的,若思想上不容於正統,他這個夫子自然脫不了幹係。
第二,他必要表現出自己的早慧以及青雲之誌,若林夫子滿意,作為他的學生,自然會出手幫襯,林夫子桃李眾多,地主與朝野內都有曾在他門下求學之輩。作為曾經的夫子,提要求照應一下後來的學弟,隻要不影響他人的利益,恩師的小小要求,無論內心作何想法,表麵上都不會有人拒絕。
第三,趙保國也想試探一下,自己的夫子是真的如此淡泊名利,還是另有更大的圖謀。若當真當淡名利,對於他這個表現出眾的弟子,估計隻會在他考中功名後,給曾經的學生去封關照一下的信件。而若有其它圖謀,或者是哪個皇子座下暗地裏的門客謀士,他也可借此機會多多觀察一二,或能尋得明主,以期他與他爹之謀劃。
他在林夫子門下求學已有半年之久,觀其人品無暇,學識深淵如海不可測量,若林夫子真有青雲之誌,這些年來不曾出仕,隻怕圖謀甚大,朝內三公九卿位滿,又都於大周立過汗馬功勞,深得老聖人信任,其中子弟者優秀眾多,自然也要入朝為官。
而在野賢明之士於朝堂上立足,卻沒有那麼容易,大周科舉之事三年一次,年年都有不少傑出人才,到如今已三十餘多年,卻未曾有一人官至極品。朝內大權被三公九卿牢牢把控不可動搖。
夫子學識過人,若說無青雲之誌,又何必日日勤學不怠。趙保國認為夫子是在等待時機,而如今聖人已老,時機應該快要到來了。
而他作為夫子的學生,隻要博得夫子喜愛與信任,跟著夫子的步子走,自然就能達到目的。說到底夫子才是正經古人,對於大周形勢的了解隻會比他更深,哪位皇子更合適那個位子,有容人明主之相,比起自己的眼光,他還是比較相信林夫子的。
林夫子神情複雜的看了一眼自己這個學生,半晌才道:“童家相邀之事,可隨你心意去做。”說著又訓示他:“課業也不能懈怠,否則為師的戒尺可要染血了。”
趙保國登時就明白了,這童家跟林夫子之間的關係…不是明麵上的泛泛之交了,背地裏估計還有些常人所不能言的交情。
夫子已知他心意,卻叫他隨自己心意去做,這擺明了他與蘇太守就是一派的。這……根深蒂固啊,也不蘇太守是哪個皇子麾下的。
趙保國按耐住有些激蕩的心情,盡量鎮定:“是。”在學舍混了差不多半年了,總算能看到點兒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