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係統研製小組正式成立了,成員除了王選、許卓群、陳堃銶、朱萬森以外,還包括3名協作單位的技術人員。這個小組在當時很不起眼,許多人都沒有把它當回事。

軟件設計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王選的體力還很虛弱,實在累得不行了,他就靠在床上工作。好在有陳堃銶,她好像對王選的設計心領神會,總能編寫出精確漂亮的程序去實現。同時,她也被王選的設計所折服,常暗暗驚歎,這個瘦弱不堪的人怎麼會有這麼多奇思妙想。

在整個設計過程中,王選並不讚成硬件直接執行高級語言的方案,而是主張尋找編譯和目的程序運行中的瓶頸問題,這些問題,對於一個隻懂軟件不懂硬件的人,可能會束手無策,而王選已經有了硬件實踐的經驗,他將硬件和軟件結合著來想,就試著從硬件上想辦法,果然很容易就想出了克服這些瓶頸的方法,他感到自己真的找到了創造的源泉。

但是,有一些問題王選也會百思不得其解,例如怎樣在語言中有效地利用當時DJS21機上的磁鼓外存貯器,就把他困擾了很久。

這時,在國內先於北大從事高級語言編譯係統研究的單位還有中國科學院和南京大學,其中,中科院計算所集中了以董韞美教授為首的一批很有才華的研究人員,他們的研究在國內居於領先地位,與國外的差距也不大,在國內外都很有影響力。

於是,王選和許卓群去中科院登門請教,果然得到對方的熱情點撥,這使王選很快就搞明白了。回到北大不久,他就研究出了磁鼓數組的設計。

通過與中科院計算所的接觸,王選一方麵為同行間能如此無私相助而感動,另一方麵也切實感受到北大的差距。

王選所設計的編譯係統,終於在1967年研製成功,這一成功給了他更大的自信。

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等西方國家,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開始從國家尖端科技向商業化方向延伸,IBM公司的大型機和DEC公司的小型機已經各領風騷。

1971年,英特爾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塊4位字長微處理器4004,並在1974年再度推出處理速度比4004快20倍的8080,同一年,MITS公司以8080設計出全球第一台微型電子計算機“牛郎星”。

然而在中國,計算機仍高不可攀,要跟上世界信息化發展的步伐,使計算機從高處走下來,除了突破各種客觀條件的限製,還必須解決一個巨大的技術難關,那就是漢字進入和輸出計算機的問題,也就是漢字的信息處理問題。

於是,1974年8月,四機部、一機部、中國科學院、新華社和國家出版事業管理局5家單位,聯合向國務院和國家計委提出報告,要求將研製漢字信息處理係統工程作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周恩來總理親自聽取了彙報,很快由國家計委批準立項,定名為“748”工程,列入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劃。

該工程分為:鍵盤輸入、中央處理及編輯、校正裝置、精密型文字發生器和輸出照排裝置、通用型快速輸出印字裝置遠距離傳輸設備、編輯及資料管理等軟件係統、印刷製版成形等,共7個部分。

陳堃銶把這個消息告訴了王選,王選分析了一下“748”工程的3個子項目:漢字通信係統、漢字情報檢索和漢字精密照排。他說:

對於通信係統而言,漢字與西文沒有多大差別,不會有什麼特色;情報檢索係統雖然價值大,從長遠看有很大的發展前景,但當時中國的硬件條件、聯網和使用情況還不足以使這類係統在較短時期內形成一個大的氣候。

尤其重要的是,情報檢索係統的關鍵之一在於建大容量的信息庫,隻有出版業采用計算機係統後,才能方便地獲得建庫需要的信息,特別是文獻的全文信息。

漢字精密照排是指運用計算機和相關的光學、機械技術,對中文信息進行輸入、編輯、排版、輸出及印刷,也就是用現代科技對我國傳統的印刷行業進行徹底改造。雖然難度巨大,但它的價值和前景同樣不可估量,因為在當時中國最多的廠,恐怕就是印刷廠了。

王選被自己的分析震住了,通過一個科研項目發明一項技術,再用它來改造一個行業,這真是一個激動人心的創舉!

印刷術是中國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之一,隋唐之際產生了雕版印刷,11世紀40年代,北宋的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先是燒泥刻字,後人又搞了木字、銅字、鉛字,但是受社會發展和冶金、機械等工業水平的製約,始終沒能取代雕版印刷占據主導地位。

1445年至1455年,德國的穀登堡使鉛活字與印刷機相結合,發明了鉛活字機械印刷術,大量推廣並形成產業,引起了信息傳播的飛躍。

0

19世紀中期,西方的鉛活字印刷技術進入中國,逐步成為中國印刷業的主宰。進入20世紀,隨著電子計算機和光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西方率先結束了活字印刷,采用了“電子照排技術”。

而在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仍然是“以火熔鉛,以鉛鑄字,以鉛字排版,以版印刷”,這不但嚴重汙染了環境,而且出版印刷的能力也極低。一般圖書從發稿到出書,要在出版社壓上一年左右,有的要拖二至三年,許多新書發行時就已經成了舊書。因此,當時報刊、雜誌的數量品種也十分缺乏,人們的精神生活嚴重缺乏,難以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

如果漢字精密照排項目研製成功,無疑將引起中國報業、出版印刷業甚至媒體傳播領域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這怎麼能不讓王選激動?

值得注意的是,王選在選擇這一科研項目時是完全自發的,因而也是自主的,是一個每月隻領40多元勞保工資、長期在家養病的老病號不願放任自己,找些事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