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節 從人覓小朋孫許寄(1 / 1)

此詩梁氏編在大曆二年夔州詩內,黃鶴謂詩有南州路句,當在西北所作,屬在秦州詩內。《廣誌》:猴,一名王孫,一名胡孫。

人說南州路①,山猿樹樹懸②。舉家聞若咳③,為寄小如拳④。預哂愁胡麵⑤,初調見馬鞭⑥。許求聰慧者,重稚捧應癲⑦。(四句分截,上是從人覓,下是許見寄。詩寫胡孫,於其形聲情狀,亦頗詳悉,但意義短淺,恐屬率爾之作,故邵寶疑其可刪。)

①“顧注”兩粵為南州路。江淹詩:“南州饒奇怪。”

②庾僧淵詩:“猿掛入簷枝。”掛,即懸樹。

③《山穀別集》:“駭,當作咳。禺屬猿猴,喜怒飲食常作咳。”今按:咳,丘蓋切。喀,乞格切。皆欬聲也。《新序》:袁族目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地而死。蔣之翹曰:猿與沐猴相類,其性仁,不貪食,多群,雄音黑,雌者黃,雄者喜啼。王孫,猴也,狀似愁胡,兩手足如人,其聲嗝嗝若咳,其性躁,見物輒鬥,好殘毀器物。

④《崇安誌》:武夷山多獼猴,其小者僅如拳。

⑤愁胡,注見首卷。

⑥《齊民要術》:“常係獼猴於馬坊,令馬不畏,辟惡,消百病。”舊注:胡孫能警馬。畜馬者,夜則令胡孫警馬背。“張遠注”庾信《五張寺碑》:“身雖係馬,心避騰猿。”注引《維摩經》:“難化之人,譬如象馬,悷不調,加諸苦毒,乃可調伏。”釋曰:“馬有五種:第一,見鞭影即調伏;第二,得鞭乃伏。”

⑦《急就篇注》:顛,一作癲。

吳曾《漫錄》雲:題是胡孫,而詩以山猿為詞,何也?猴雖猿屬,性大不同,觀柳州《僧王孫文》可見。韓子蒼有《小胡孫》詩雲:“直疑少陵覓,未解柳州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