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節 遷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韻(1 / 2)

“鶴注”詩雲“秋風動關塞”,當是乾元二年秋作。敕目,除官目次也。又曰:司議郎,貞觀十八年方置,以比給事中。監察禦史十五人,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武德初方置,貞觀二十二年加二人。《唐書》:東宮官屬,有司議郎四人,掌侍從規諫、駁正啟奏,並錄東宮記注。《舊書?酷吏傳》:肅宗時,裴升、畢曜同為禦史,皆酷毒,尋流黔中。

《大雅》何寥闊①,斯人尚典型②。交期餘潦倒③,材力爾精靈④。二子聲同日,諸生困一經⑤。文章開突奧⑥,遷擢潤朝廷。舊好何由展⑦,新詩更憶聽⑧。別來頭並白⑨,相見眼終青⑩。(首段,賓主並提。大雅四句,推兩公為文章之伯。二子四句,承上“才力爾精靈”,身困而喜彼陛擢也。舊好四句,承上“交期餘潦倒”,身衰而望其垂注也)。

①《西部賦》:“大雅宏達,於茲為群。”

②嵇康詩:“何時見斯人。”《詩》:“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型。”

③《絕交書》:“足下舊知吾潦倒粗疏,不切事情。”

④傅毅《舞賦》:“繹精靈之所束。”

⑤並除官,故雲同日。公罷職,故比諸生。褚少孫《年表》:“豈可同日而語之哉!”《後漢?班超傳》:“布衣諸生耳。”江淹詩:“豎儒困一經。”

⑥《荀子》:“奧窔之間,枕簞之上。”穾奧,深邃之意。《爾雅》:“室西南隅謂奧,室東南隅謂突。”

⑦孔融詩:“當收舊好。”

⑧張華詩:“良朋貽新詩。”

⑨古詩:“相看俱白頭。”

⑩阮籍見佳客,則為青眼。

伊昔貧皆甚,同憂歲不寧。棲遑分半菽①,浩蕩逐流萍②。俗態猶猜忌③,妖氛忽遝冥④。獨慚投漢閣⑤,俱議哭秦庭⑥。還蜀隻無補⑦,囚梁亦固扃⑧。華夷相混合⑨,宇宙一羶腥。(此申彼此舊交,及遭逢亂離之故。半菽,頂“貧皆甚。”流萍,頂“歲不寧。”猜忌,指李林甫。妖氛,指安祿山。投閣,身陷賊中。哭秦,乞師回紇。還蜀,不得扈從上皇也。囚梁,朝官被係洛陽也。渾合、膻腥,陷長安,擾中原也)。

①《漢書,項羽傳》:“歲饑人貧,卒食半菽。”注:“士卒食蔬菜,以菽雜半之。”《廣絕交論》:“莫肯費其半菽。”

②宋何偃詩:“流萍依清源。”

③沈佺期詩:“俗態豈恒堅。”

④妖氛,注見五卷。《漢書?景十三王傳》:“雲蒸列布,杳冥晝昏。”

⑤《揚雄傳》:王莽誅甄豐,連及揚雄。時雄校書天祿閣上,治獄使者來,雄恐不能自免,乃從閣上投下,幾死。

⑥《左傳》:吳入郢,聲包胥如秦乞師,立依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水不入口,七日,秦師乃出。

⑦《蜀誌》:黃權降魏,魏主問之,對曰:“臣降吳不可,還蜀無路,是以歸命。”

⑧《漢書》:梁孝王下鄒陽獄,陽從獄中上書,王立出之。

⑨《晉書》:劉琨《勸進書》:“華夷之情允協。”

帝力收三統①,天威總四溟②。舊都俄望幸③,清廟肅惟馨④。雜種雖高壘⑤,長驅甚建領③。焚香淑景殿⑦,漲水望雲亭⑧。法駕初還日⑨,群公若會星⑩。宮臣仍點染(11),柱史正零丁(12),(此記肅宗收京,及二子遷官之事。收三統,曆數在唐。總四溟,令行海內。乾元元年一月,帝還西京,是舊都望幸也。乾元二年四月,朝享太廟,是清廟惟馨也。雜種,謂慶緒、思明之徒。長驅,謂既複東京,又圍相州也。焚香,待帝回宮。漲水,俟帝遊宴。朝廷初複,官署缺材,寥寥如會星也。宮臣,謂薛授司議。柱史,謂畢除監察。)

①《莊子》:“帝力於我何有哉!”《漢?藝文誌》:“聖王必正曆數,以定三統。”趙曰:周得天統,商得地統,夏得人統。

②《書》:“誕將天威。”陰鏗詩:“四溟飛旦雨。”

③《楚辭》:“顧念兮舊都。”相如《封禪文》:“太山梁父,設壇望幸。”蔡邕《獨斷》:“天子車駕所至,臣民以為僥幸。故曰幸。”

④《詩》:“於穆清廟,肅邕顯相。”《書》:“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⑤《漢書》:“羌胡雜種,類不一也。”《史記?韓信傳》:李左車曰:“足下深溝高壘,勿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