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節 梅雨(1 / 1)

“鶴注”詩雲“茅茨疏易濕”,當是上元元年,草堂初成時作。周處《風土記》:夏至前雨,名黃梅雨。《埤雅》:江湘二浙,四五月間,梅欲黃落,則水潤土溽,柱礎皆汗,蒸鬱成雨,謂之梅雨,沾衣敗汙。故自江以南,三月雨謂之迎梅,四月雨謂之送梅,然則蜀亦不異江南也。

南京犀浦道①,四月熟黃梅②。湛湛長江去③,冥冥細雨來④。茅茨疏易濕⑤,雲霧密難開⑥。竟日蚊龍喜⑦,盤渦與岸回⑧。(此詠蜀中梅雨也。犀浦記地,黃梅記時,長江承浦,細雨承梅。茅茨二句,見細雨濛濛之象。蛟龍二句,見長江洶洶之勢。)

①《唐書》:玄宗幸蜀還,至德二載,改成都府,置尹視二京,號曰南京。黃希曰:蜀都有石犀,李冰以壓水怪。犀浦之名或本此。犀浦縣,屬浦縣,屬成都府,垂拱二年,析成都縣置。

②薛道衡詩:“細雨應黃梅。”隋煬帝《江都》詩:“梅黃雨細麥秋橫,楓樹蕭蕭江水平。”

③《楚辭》:“湛湛江水兮上有楓。”

④又:“雷填填兮雨冥冥。”梁元帝詩:“從風疑細雨。”

⑤《莊子》:“茅茨不剪。”

⑥何遜詩:“雲霧江邊起。”

⑦庾信詩:“竟日坐春台。”漢《瓠子歌》:“蛟龍騁放兮遠遊。”

⑧郭璞《江賦》:“盤渦穀轉,淩濤山頹。”師氏曰:水盤聚而回洑者,與岸回旋也。

《庚溪詩話》:江南五月梅熟時霖雨,謂之黃梅雨。然少陵詩曰:“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是蜀中梅雨,乃在四月也。及讀柳子厚詩雲:“梅熟迎時雨,蒼茫值曉春。”此子厚在嶺外詩,是南粵梅雨,又在春矣。蓋時候所至,早晚不同耶?今按《風土記》所載,則迎梅送梅之雨,春夏自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