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注”《唐書》:新安縣,屬河南府。當是天寶三載在東都作。
“朱注”鄭氏無考。鮑欽止雲即駙馬鄭潛曜。
華亭入翠微①,秋日亂清暉②。崩石欹山樹③,清漣曳水衣④。紫鱗衝岸躍⑤,蒼隼護巢歸⑥。向晚尋征路⑦,殘雲傍馬飛⑧。(上六,亭前佳景,未言遊罷晚歸也。亭華山翠,映於秋日,故見清暉搖亂。亭枕山,故有崩石。亭瞰水,故有清漣。紫鱗承水,蒼隼承樹。顧宸雲:此詩得力,全在詩腰數實字。著一欹字,如見巉岩參錯。著一曳字,宛然藻荇交橫。曰衝岸,則跳突排湧,惟恐墮岸。曰護巢,則疾飛急赴,唯恐失巢。並魚鳥精神,俱為寫出,此詩家練字法也。)
①華亭,見《陸機傳》,乃郊外別墅,此借用其字。《爾雅》。“山未及上曰翠微。”疏雲:“山未及頂上,在旁陂陀之處名翠微。”左思《蜀都賦》:“鬱葐蒀以翠微”。注雲:“翠微,山氣之輕縹也。”楊慎曰:凡山遠望則翠,近之則翠漸微。孟郊詩:“山明翠微淺。”又詩:“山近漸無青。”可以發詩人及《爾雅》之詮矣。
②《詩》:“秋日烈烈。”謝靈運詩:“山水含清暉。”
③江淹《兔園賦》:“崩石梧岸,崱藏陰。”曹植詩:“山樹鬱蒼蒼。”
④《詩》:“河水清且漣猗。”注:“水成紋曰漣。”張協詩:“堂上水衣生”。注:“水苔也。”
⑤蜀都賦》:“鮮以紫鱗。”陶弘景書:“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⑥《說苑》:“蒼隼擊於台上。”《說文》:“隼,鷙鳥。”陸佃雲:“鷂屬。”
⑦陳子昂詩:“征路人雲煙。”
⑧隋煬帝詩:“殘雲尚作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