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節 送孔巢父謝病舊遊江東兼呈李白(1 / 2)

“朱注”此詩乃天寶中在京師作。“唐注”時蔡侯餞別巢父,公在筵上賦此。《唐書》:孔巢父,字弱翁,冀州人,早勤文史,少與韓準、李白、裴政、張叔明、陶酒隱居徂徠山,時號竹溪六逸。“朱注”江東乃浙江以東。《晉書》:謝安被召,曆年不至,遂棲遲東土。王羲之既去官,遍遊東中諸郡。皆謂會稽也,又雲:考史,巢父以辭永王璘辟署知名,廣德中始授右衛兵曹參軍。意巢父在天室間嚐遊長安,辭官歸隱,史不及載耳。舊注雲:巢父察永王必敗,謝病而歸,公作此送之。大謬。

巢父掉頭不肯住①,東將入海隨煙霧②。詩卷長留天地間③,釣竿欲拂珊瑚樹④。(此敘巢父往江東。孔之東遊,誌在遁世引年,故篇中多言神仙事。)

①《莊子》:鴻蒙拊髀雀躍掉頭曰:“吾弗知。”陶潛詩:“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②《吏記?秦始皇紀》:“方士徐市等人海求神藥。”江淹詩:“乘鸞向煙霧。”

③“本集注”巢父有《徂徠集》行於世。古詩:“人生天地間。”

④東遊近海,故引珊瑚樹。魏文帝詩:“遙望大海涯,釣竿何珊珊。”《述異記》:鬱林郡有珊瑚市,海客市珊瑚處也。珊瑚碧色,生海底,一樹數枝,枝間無葉,大者高五六尺。《西京雜記》:積草池中有珊瑚樹,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上有四百六十二條,是南越王趙佗所獻,號為烽火樹,至夜光景常欲然。趙曰:珊瑚樹生海底石上,故以拂言之也。

深山大澤龍蛇遠①,春寒野陰風景暮②。蓬萊織女回雲車③,指點虛無是征路④。(此寫東遊景事。龍蛇山澤,況其歸隱之跡。春寒野陰,紀其別去之時。蓬萊征路,言當有同誌契合也。)

①《左傳》:“深山大澤,實生龍蛇。”

②《漢?成帝紀》:陽朔元年二月,春寒。顏延之詩:“庭昏見野陰。”宋武帝詩:“粵值風景和。”

③蓬萊在東海之中,織女為吳越分野,故用之。別本作仙人玉女,稍泛。《漢?郊祀誌》:蓬萊、方丈、瀛洲為三神山。織女,見二卷《贈張垍》詩注。司馬相如《大人賦》:“排閶闔而入帝宮,載玉女而與之俱歸。”後漢桓君山《仙賦》:“乘淩虛無,洞達幽明,諸物皆見,玉女在傍。”傅玄詩:“雲為車兮風為馬。”陶隱居《真誥》:“朱關內真,以雲車虛轅相適。”

④《抱樸子》:“莫不指點之。”《史記》: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大人賦》:“乘虛無而上假。”陳子昂詩:”離亭暗風雨,征路入雲煙。”

自是君身有仙骨①,世人那得知其故②。惜君隻欲苦死留③,富貴何如草頭露④。(此稱其隱誌已決,愛惜而苦留,此世人不知巢父者。富貴如草露,此巢父獨有仙骨也。)

①葛洪《神仙傳?劉根傳》:神人曰:“汝有仙骨,故得見吾耳。”又:嚴青居貧,忽有人以一卷素書與青,曰:“汝有仙骨,應得長生。”

②鮑照詩:“旁人那得知。”《詩》:“憯不知其故。”

③苦死留,雖用方言,然亦有所本。《莊子》:“苦死者。”《世說》:羊孚食畢便退,遂苦相留。

④李嶠詩:“富貴榮華能幾時。”《述征記》:八月一日作五明囊,盛草頭露,洗眼,眼明。《商君傳》:“君之危若朝露。”

蔡侯靜者意有餘①,清夜置酒臨前除②。罷琴惆悵月照席③,幾歲寄我空中書④。南尋禹穴見李白⑤。道甫問訊今何如⑥。(結出送孔呈李之意。置酒者蔡也;惆悵者公也,寄書道訊者孔也,賓主一齊收拾矣。此章前三段,各四句。末段,六句收。)

①夢弼謂:蔡侯為人恬靜而意氣有餘。今按:謝靈運詩:“還得靜者便。”公三用之。如《貽阮隱居》詩雲“貧知靜者性。”《寄張彪》詩雲“靜者心多妙。”師氏以靜為蔡侯名,誤矣。

②魏文帝詩:“清夜延賓客。”陸機詩:“置酒高堂。”前除,庭前階除也。王勃詩:“傾影赴前除。”

③沈佺期詩:“罷琴明月夜。”楚辭:“惆悵兮而私自憐。”注:“惆悵,悲哀也。”

④陶弘景《左仙公蕭公碑》:有人漂海,隨風吵漭無垠,忽值神島,見人授書一函,題曰:“寄葛公。”令歸吳達之,上雲神仙事。“錢箋”《西溪叢語》:空中書,用史宗事,乃蓬菜仙人也。洪慶善雲“雁足書”,非是。“朱注”《梁高僧傳》:蓬萊道人,寄書小兒至廣陵白兔埭,令其捉杖飄然而往,足下時聞波濤。或雲:有商人海行,見一沙門求寄書史宗。同侶欲看書,書著船不脫,及至白兔埭,書飛起就宗,宗接而將去。宗後憩上虞龍山寺,會稽謝邵、魏邁之等皆師焉。《列子》:“夫天地,空中之一細物。”《南史》:褚翔少有孝行,聞空中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