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注”《舊史》:天寶初,璡終父喪,加特進,九載卒。考寧王憲以開元二十九年十一月薨,天寶三載,璡喪服方終,必其年二月封璡以嗣寧王,並加特進也。公於開元二十四年下考功第,去遊齊趙八九年,其歸長安當在天寶四五載間。《壯遊》詩雲:“賞遊實賢王,曳裾置醴地。”正其時也。梁權道編在十一載,非。《唐書》:文散階正二品曰特進。
特進群公表①,天人夙德升②。霜蹄千裏駿③,風翮九霄鵬④。(首從特進敘起。上二言位以德升,下二言德以位顯。夙德句,領下兩段。)
①《漢官儀》:諸侯功德優盛,朝廷所敬異者,賜位特進,在三公下。《書》:“群公既皆聽命”。表,表帥也。
②《貌略》:邯鄲淳見曹植才辯,對其所知,歎為天人。《後漢?齊武王傳》:“名儒宿德,莫不造門。”應璩書:“王肅以宿德顯授。”夙德。早成之德也。
③《莊子》:“馬蹄可以踐霜雪”。《漢書》:武帝謂劉德為千裏駒。
④陸機詩:“苟無淩風翮。”《莊子》:“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搏扶搖而上者九萬裏。”支遁詩:“九霄落芳津。”
服禮求毫發①,惟忠忘寢興②。聖情常有眷③,朝退若無憑④。仙醴來浮蟻⑤,奇毛或賜鷹⑥。清關塵不雜⑦,中使日相乘⑧。(此言其尊君謙己之德。惟忠,故帝常眷注。服禮,故勢不敢憑。醴、鷹遣使,申言聖眷。門關不雜,正見無憑。)
①《忠經》:“被服禮樂。”鍾繇表:“不差毫發。”《賈子新書》:十毫曰發,十發曰厘。
②庾信詩:“惟忠複惟孝。”江淹詩:“寢興何時平。”
③孔燾詩:“聖情想區外。”沈約《齊安陸昭王碑文》:“皇情眷眷”。
④按:鄭繼之善夫雲:若無憑,猶漢高失蕭何若失左右手意。此說非也。詩主汝陽,不主明皇,還依王洙作不挾貴為是。“盧注”如漢吳王濞、梁孝王皆以有所憑而致禍敗,河間獻王、東平王蒼皆以無所憑而得令名。隻若無憑三字,可為千古藩王法矣。
⑤戴暠詩:“安平醞仙酒。”《漢書》:楚元王敬禮申公、穆生,每置灑,嚐為穆生設醴。《釋名》:“酒有泛齊浮蟻。”曹子建《七啟》:“浮蟻鼎沸,酷烈馨香。”
⑥陶潛詩:“毛色奇可憐。”
⑦《會稽典錄》:“丁寬門無雜賓。”陶潛詩:“戶庭無塵雜。”
⑧《前漢?田橫傳》:“中使還報。”《吳誌?朱然傳》:“中使醫藥口食之物,相望於道。”
晚節嬉遊簡①,平居孝義稱②。自多親棣萼③,誰敢問山陵④。學業醇儒富⑤,辭華哲匠能⑥。筆飛鸞聳立,章罷鳳鶱騰⑦。精理通談笑⑧,忘形向友朋⑨。寸長堪繾綣⑩,一諾豈驕矜(11)。(此詳述生平善跡,皆夙德所致也。晚節四句,稱其孝友。學業四句,稱其文翰。精理四句,稱其交誼。棣萼承義,山陵承孝,鸞鳳言其書法,初舉筆,後成章也。談笑而有精理,此得之於學問者,寸長、一諾,能好善而無德色矣。)
①張景陽詩:“晚節悲年促。”曹植《銅雀台賦》:“從明後而嬉遊兮。”
②嵇康詩:“念我平居時。”《高士傳》:漢薑岐,少修孝義,鄉曲歸仁。
③《詩》:“棠棣之華,萼不。”明皇嚐造華萼相輝之樓,以友愛諸王。此言汝陽能善於兄弟也。漢中王瑀,即汝陽之弟。
④光武沼:“無為山陵陂池,裁令流水而已。”《舊唐書》:寧王薨,諡曰讓皇帝,葬橋陵,號惠陵。璡上表懇辭。“朱注”此所謂不敢問山陵也。吳任臣注:梁竟陵王蕭子良,乞停止山陵,不許。
⑤《南齊?杜棲傳》:“學業清標,後來之秀。”《賈山傳》:“所言涉獵書記、不能為醇儒。”
⑥《齊書》:“盧詢有術學,文辭華美。殷仲文詩:“哲匠感蕭晨。”
⑦吳質《答太子箋》:“摛藻下筆,龍鸞之文奮矣。”張懷瓘《書錄》:許圉師見太宗書曰:“鳳翥鸞回,實古今書聖。”
⑧王僧達詩:“精理亦道心”。《顏氏家訓》:“韓蘭英甚有名篇,又善談笑。”
⑨《莊子》:“養誌者忘形”。阮瑀詩:“友朋集光輝”。
⑩沈約《與範述曾書》:“微表寸長。”《左傳》:“繾綣從公。”傅鹹詩:“繾綣情所希。”邵注:“繾綣,反覆固結之意。”
(11)《吏記?季布傳》:曹丘生謂布曰:“得黃金百斤,不若得季布一諾。”《魏國策》:公子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庾信《周齊憲王碑》:“不自驕矜,謙光下物。”
已忝歸曹植①,何如對李膺②。招要恩屢至③,崇重力難勝④。披霧初歡夕⑤,高秋爽氣澄⑥。樽罍臨極浦⑦,鳧雁宿張燈⑧。花月窮遊宴⑨,炎天避鬱蒸⑩。硯寒金井水(11)。簷動玉壺冰(12)。(此感王接遇之厚。以曹植比汝陽,自謙不如王粲輩,故曰已忝。又以杜密自比,見汝陽可方李膺,故雲何如。初宴在秋,故見鳧宿燈張。後宴在夏,故見井水壺冰。中間花月之遊,當屬春時,所謂招要崇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