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高都護驄馬行(1 / 2)

按:高仙芝平少勃律,在天寶六載。是年,大食諸部七十二國皆降附。八載,入朝,詩雲“飄飄遠自流沙至”,又雲“長安健兒不敢騎”,正其時也。九載,仙芝討石國,俘其王以獻,則知次年又往邊疆矣。此詩當是天寶八載所作。黃雲七載,梁雲十一載,皆非。《漢書?鄭吉傳》:吉威震西域,遂並護車師以西北道,故號都護。都護之置,自吉始焉。注:並護南北二道,故謂之都。

安西都護胡青驄①,聲價歘然來向東②。此馬臨陣久無敵③,與人一心成大功④。(此言驄馬在邊,而有功行陣。)

①《舊唐書》:貞觀十七年,置安西都護府於西州。顯慶三年,移治龜茲國城。於闐以西,波斯以東,十六都護府隸焉。《隋書》:西域吐穀渾有青海,中有小山,至冬冰合,嚐得波斯馬放入海,因生驄馬,日行千裏,故時稱青海驄馬。胡青驄,猶《淮南子》所雲胡駿馬。古詩:“躑躅青驄馬。”《廣韻》:“驄,馬青白色。”

②《赭白馬賦》:“聲價隆振。”又:“歘聳擢以驚。”注:“歘,忽也。”漢《天馬歌》:“天馬來,曆無草,徑千裏,循東道。”

③戴暠詩:“刀環臨陣鳴。”《史記》:項王謂亭長曰:“吾騎此馬五歲,所向無敵。”

④《國語》:“戮力一心。”《大戴禮》:“均馬力,齊馬心。”應德璉《憫驥賦》:“展心力於知己兮。”《史記》:廉頗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

功成惠養隨所致①,飄飄遠自流沙至②。雄姿未受伏櫪恩③,猛氣猶思戰場利④。(此言驄馬在廄,而不忘戰伐。)

①《赭白馬賦》:“願終惠養,蔭本枝兮。”

②曹植詩:“飄飄隨長風。”《元和郡縣誌》:居延澤,在張掖縣東北一千六百裏,即古流沙。《天馬歌》:“天馬來,從西極,涉流沙。”

③《赭白馬賦》:“弭雄姿以奉引。”《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櫪,不可以趨道。”注:“伏櫪,謂伏槽櫪而秣之。”

④《西征賦》:“何猛氣之咆勃。”《戰國策》:張儀曰:“魏之地勢,固戰場也。”

婉促蹄高如踣鐵①,交河幾蹴曾冰裂②。五花散作雲滿身③,萬裏方音汗流血④。(此言其形相、精力之出群。上雲流沙,此雲交河,正見來自遠地也。)

①《南都賦》:“馬踠餘足。”《相馬經》:“馬踠欲促,促則健,蹄欲高,高耐險峻。”《齊民要術》:“馬踠欲促而大,其間才容靽,蹄欲得厚二三寸,硬如石。”踣,踏也。“邵注”“踣鐵,言馬蹄之堅。”

②《元和郡縣誌》:貞觀四年,於漢車師前王地置交河縣,取界內交河為名。交河源出縣北天山,分流城下。《一統誌》:今為西番火州地。“王洙注”唐安西去交河七十裏。顧野王詩:“交河冰未堅。”趙曰:東方朔《神異記》曰:北方有層冰萬裏,厚百丈。詩言交河有層積之冰,馬幾度蹴踏之而破裂也。舊引顏賦“經玄蹄而雹散,曆素皮而冰裂”,非是。蓋賦謂騎射耳。玄蹄、素皮,皆射帖名,而雹散、冰裂,皆射帖聲,與馬踏冰裂之義無涉。

③《名畫錄》:開元內廄,有飛黃、照夜、浮雲、五花之乘。丹元子《步天歌》:“五個花文王良星。”《李白集注》:“五花,馬毛色也。”又郭若虛雲:五花者,剪鬃為瓣,或三花,或五花。白樂天詩“馬鬣剪三花”,此另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