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節 陪鄭廣文遊伺將軍山林十首(1 / 3)

“鶴注”鄭虔膺博士之命,在天寶九載。以詩中第五首考之,是公未定官時遊此,當在十一二載間。《東方朔傳》:竇太主曰:“回輿枉路,臨妾山林。”注:“園中有山,故言山林。”《通誌》:少陵原,乃樊川北原,自司馬村起,至何將軍山林而盡,其高三百尺,在杜城之東,韋曲之西,俗呼為塔陂。

不識南塘路①,今知第五橋②。名園依綠水③,野竹上青霄④。穀口舊相得⑤,濠梁同見招⑥。平生為幽興⑦,未惜馬蹄遙⑧。(首章領起,乃未至而遙望之詞。上四,何氏山林。下四,陪鄭同遊。自塘至橋,橋畔有園,園中有竹,層次如畫。穀口,指鄭。濠梁,指何。趙汸曰:何於鄭為舊交,因而並招及己,但以素有山林幽意,故作此遊,非輕赴人招也,說得曲折微婉。《杜臆》末拈幽興,為十首之綱。)

①《世說》:祖逖曰:“昨夜複南塘一遊。”此借其字。“朱注”許渾詩雲:“背嶺枕南塘。”意亦在韋曲左右。

②《通誌》:韋曲之西有華岩寺,寺西北有雁鶩坡,坡西北有第五橋。張禮《遊城南記》:第五橋,在韋曲西,以姓得名。

③《世說》:王子敬自會稽經吳。顧辟疆有名園,先不識主人,徑往其家。魏文帝詩:“菱芡覆綠水。”

④庚肩吾詩:“野竹交臨浦。”梁王訓詩:“石橋通小澗,竹路上青霄。”

⑤穀口,用鄭子真事,注見首卷。

⑥《莊子》:莊子與惠子,同遊壕梁之上。吳論:“園以水勝,故稱濠梁。”陶潛詩:“山澤久見招。”

⑦陳子昂詩:“山深興轉幽。”

⑧《盤中詩》:“何惜馬蹄歸不數。”

趙汸曰:凡一題而賦數首者,須首尾布置,有起有結,每章各有主意,無繁複不倫之失,乃是家數。觀此十章,乃後五章,可見。

王嗣奭曰:山林與園亭異。依山臨水,連村落,包原隰,涵樵漁,王右丞輞川似之,非止一丘一壑之勝而已。合觀十首,分明一篇遊記,有首有尾,中間或賦景,或寫情,經緯錯綜,曲折變化,用正出奇,不可方物。

吳門顧氏曰:首章言馬蹄,四章言沒馬,八章言走馬,蓋此遊有馬無舟,故舵樓疑越,刺船思郢,乃虛擬舟揖之趣,非實事也。

黃生曰:首章敘入何鄭,他人不免費手,此能引古為喻,語不繁而意已明,何等簡淨。

其二

百頃風潭上①,千章夏木清②。卑枝低結子③,接葉暗巢鶯④。鮮鯽銀絲鱠⑤,香芹碧澗羹⑥。翻疑舵樓底⑦,晚飯越中行⑧。(二章,誌林中景物之勝。首二為綱,三四承夏木,五六承風潭。末乃觸景而念昔遊。風潭覆以夏木,見其蕭森可愛。“朱注”卑枝接葉二句,古人所謂疊韻詩。食有芹卿,乃初到而留飲,末雲晚飯,蓋至暮而留宿矣。)

①庚信詩:“交柯乍百頃,擢木或千尋。”黃希曰:潭,當是廣濟潭,在萬年縣。祖孫登詩:“風潭如佛鏡,出溜似調琴。”

②《漢書?貨殖傳》:“山居千章之萩。”注:“大樹曰章。”陶潛詩:“夏木獨森疏。”

③方氏疑“卑”、“低”二字犯重,然古人亦所不避。太白詩雲“玉窗青青下落花”,“下”、“落”兩字不免犯重,但“下”就窗前言,“落”就花片言,亦自有別。《列子》:“鴻鵠高飛,不集卑枝。”孫擢詩:“晚花猶結子。”

④周景式《孝子傳》:“三荊同株,接葉連陰。”

⑤銀絲,鮮鱠之色。碧澗,芹草所生。《洛陽伽藍記》:王肅至魏,飯鯽魚羹。《酉陽雜俎》:南孝廉善斫膾絲,縷輕可飛。

⑥《呂氏春秋》:菜之美者,雲夢之芹。《說文》:“楚葵,水芹也,今水中芹菜。一名水英。”謝靈運詩:“銅陵映碧澗。”

⑦庚信詩:“翻疑承毒水。”南方大船,尾有舵樓。仲長統詩:“微風為舵。”

⑧公年二十時,曾遊吳越。

其三

萬裏戎王子①,何年別月支②。異花來絕域③,滋蔓匝清池④,漢使徒空到⑤,神農竟不知。露翻兼雨打,開拆漸離披⑥。(三章,記林間花卉之奇。首記花名,次記花種。五六承異花,見其可貴。七八承滋蔓,憐其易謝。張騫不攜此種,故曰空到。《本草》弗載其名,故曰不知。《杜臆》開拆,頂露翻。離披,頂雨打。)

①《本草》:日華子雲:獨活,一名戎王使者。戎王子,當是其類。《朱子語類》:未知何種。鶴曰:加一“戎”字,言其來自戎中,猶雲戎菽、戎葵。《杜臆》:人競珍之,故猶稱“戎王子。”胡夏客曰:外國王子入居內地,攜有其土異花,何將軍得其種也。此說“戎王子”是借人稱花。

②《漢書注》:月支,西域外國也。《舊唐書》:肅州酒泉郡,漢月氏國地。氏,音支。

③《水經注》:水側生異花。李陵書:“出征絕域。”

④《左傳》:“無使滋蔓。”王儉詩:“蘭生已匝苑。”《子虛賦》:“遊於清池。”

⑤《史記》:漢使至。

⑥宋玉《九辯》:“奄離披此梧揪。”

初疑第五句“空”字上不應用“徒”字,後見《許彥周詩話》作“漢使慚空到”,但“慚”字又下得太實。楊升庵雲:古人用字,有不嫌重者,《左傳》:“十年尚猶有餘臭。”“猶”即“尚”也。《書經》:“弗遑暇食。”“遑”即“暇”也。據此,則“徒”“空”不妨連用矣。若實字便不當疊用,太白《懷張子房》詩“我來圯橋上”,卻是言橋橋,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