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節 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1 / 3)

按《唐書》:翰三入朝,一在天寶六載,一在十一載,後以廢疾還京,當在十三載之末。據本傳,於還京之後再提十四載祿山反,則知歸京在去年冬矣。其加河西節度使,封西平郡王,乃十三載事。詩言茅土山河,即是年所作以寄贈者。《舊唐書》:翰,突騎施首領哥舒部落之後,因以為氏。《新書》:翰加開府儀同三司,在天寶十一載。

今代麒麟閣①,何人第一功②?君王自神武③,駕馭必英雄④。(首從朝廷任將說起,立言有體。)

①漢武帝獲麟,作麟閣以畫功臣。漢宣帝甘露三年,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大將軍霍光等十二人於麒麟閣。

②《史記》:漢王定天下,論功行封,群臣爭功,歲餘不決。關內侯鄂君進曰:“蕭何常全關中以待陛下,此萬世之功也。蕭何第一,曹參次之。”

③《漢?刑法誌》:高祖躬神武之才,總攬英雄。

④《吳誌?張昭傳》:夫人君者,謂能駕馭英雄,驅使群賢。

開府當朝傑①,論兵邁古風②。先鋒百戰在③,略地兩隅空④。青海無傳箭⑤,天山早掛弓⑥。廉頗仍走敵⑦,魏絳己和戎⑧。(此記隴右戰功。先鋒百戰,初在王倕部下,又為王忠嗣將校也。略地兩隅,起下天山青海。背引廉、魏者,言戰與和俱善也。)

①唐製開府儀同三司,從一品官。《通典》:漢文帝元年,用宋昌為衛將軍,位亞三司。《東觀漢記》:章帝建初三年,使車騎將軍馬防班同三司。《晉書?庚袞傳》:陳準曰:“君若當朝,則社稷之臣。”《舊唐書》:翰好讀《左氏春秋傳》及《漢書》,通大義。

②《吳越春秋》:子胥與吳王論兵,七薦孫子。《馬援傳》:帝常言:“伏波論兵,與我意合。”幹寶《晉紀》:皇太子有醇古之風。《世說》:阮裕曰:“誌大宇宙,勇邁終古。”

③《魏誌》:太祖使張遼為先鋒。《孫子》:“百戰百勝。”

④《左傳》:“吾將略地焉。”《漢書?蒯通傳》:毋戰而略地。舊注指突厥、吐蕃為兩隅,固非。《錢箋》以河西、隴右當之,亦非。河西事自在下段。

⑤“錢箋”《舊唐書》雲:翰初事河西節度使王倕,倕攻新城,使翰經略,三軍無不震懾。後節度使王忠嗣補為衙將,為大鬥軍副使,討吐蕃於新城,遷右衛郎將。吐蕃寇邊,翰拒之於苦拔海,其眾三行,後山差池而下。翰持半段槍,當其鋒,擊之,三行皆敗,無不推靡,由是知名。《舊書》:天寶六載,翰代王忠嗣為隴右節度使,築神威軍於青海上,吐蕃至,攻破之。又築城於青海中龍駒島,吐蕃屏跡。趙曰:外寇起兵,則傳箭為號,無傳箭,息兵也。或曰:守城之法,更夜傳箭,以守其睡。今按:公《贈張垍》詩“靈虯傳夕箭”,則箭即更籌也。

⑥“錢箋”《寰宇記》:天山,在交河縣北一百二十裏,一名祁連山,又名白山。又名天山軍,唐開元中置,在伊州城內。《唐?地理誌》並隸河西道。《吐蕃傳》:吐蕃陷石堡城,為神武軍。本傳:以朔方、河東群牧十萬眾,委翰總統,攻石堡城。翰使麾下將高秀岩、張守瑜進攻,不旬日而拔之。阮籍詩:“彎弓掛扶桑。”

⑦《克記》:廉頗,趙良將,破齊攻魏,封為信平君。

⑧《左傳》:晉魏絳說悼公,和戎有五利。公悅,使絳盟諸戎,賜之女樂二八,歌鍾一肆。“錢箋”翰年已老,素有風疾,故以廉頗為比。《新書》:十二載,賜翰音樂田園。與魏絛賜樂事相類。

每惜河湟棄①,新兼節製通②。智謀垂睿想③,出入冠諸公④。日月低秦樹⑤,乾坤繞漢宮⑥。胡人愁逐北⑦,宛馬又從東⑧。(此記河西恢複事。新兼節製,進封涼國公,加河西節度使也。趙曰:翰收複河西,故為帝所係想。出建節而入歸朝,獨冠於諸公。日月句,喻帝業之光昌。乾坤句,比皇輿之廣大。逐北從東,言其威名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