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隴右節度使三十韻(1 / 3)

“鶴注”《舊史》言:至德初,英又遷隴右節度使,兼禦史中丞,不言兼太仆卿。《新史》言:祿山亂,拜秦州都督、隴右采訪使,至德二載,加隴右節度使,不言兼禦史中丞與太仆卿。此題曰: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隴右節度使,可補二史之闕。當是至德二載秋八月作。

詔發山西將①,秋屯隴右兵②。淒涼餘部曲③,燀赫舊家聲④。雕鶚乘時去,驊騮顧主鳴。艱難須上策⑤,容易即前程⑥。斜日當軒蓋⑦,高風卷旆旌⑧。鬆悲天水冷⑨,沙亂雪山清⑩。和虜猶懷惠(11),防邊詎敢驚。古來於異域(12),鎮靜示專征(13)。(首敘郭鎮隴右,上下八句分截。詔發二句,扼題。淒涼二句,言將門宿望。雕鶚四句,言郭公忠勇。斜日四句,記秋隴時景,與前程相應。和虜四句,語屯兵方略,與上策相應。“朱注”吐蕃和好,久懷舊恩,故防邊之法,不在驚擾,自古禦戎,惟於鎮靜之中,默寓專征之意。)

①“錢箋”《趙充國傳讚》:秦漢以來,山東出相,山西出將。天水、隴西、安定、北地皆為山西。英乂瓜州長樂人,故曰山西將。

②《唐六典》:隴右道,古雍、梁二州之境,東接秦川,西逾流沙,南連蜀及吐蕃,北界沙漠。

③鮑照《東武吟》:“將軍既即世,部曲亦空存。”

④“朱注”《舊唐書》:英乂,知運之季子,知運為鄯州都督、隴右諸軍節度大使,自居西陲,甚為蠻夷所憚,開元九年卒於軍。至德初,肅宗興師朔野,英乂繼其父節度隴右,故有部曲家聲之句。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李陵既生降,頹其家聲。”

⑤《詩》:“天步艱難。”漢賈讓《治河奏議》:“今行上策。”

⑥《前漢書》:楊惲曰:“事何容易。”《搜神記》:上馬赴前程。

⑦範雲詩:“軒蓋照虛落。”

⑧曹植詩:“高風吹我軀。”師氏注:“高風,八月風也。”詩:“悠悠旆旌。”

⑨《唐書》:天寶元年,改秦州為在水郡。洙曰:天水郡,漢武元鼎三年置。

⑩《後漢?明帝紀》:祁連山即天山,一名雪山,今名析羅漢山,在伊州北。

(11)“錢箋”吐蕃使來請討賊,既而侵廓岷等州,又請和。《左傳》:魏絳和戎。

(12)蔡琰《茄曲》:“異域殊風。”

(13)《晉書?謝安傳》:每鎮以和靜。桓溫《薦譙秀表》:“足以鎮靜頹風。”《古史》:紂賜西伯弓矢,得專征代。陳子良詩:“受賑事專征。”

燕薊奔封豕①,周秦觸駭鯨②。中原何黷③,遺孽尚縱橫④。箭入昭陽殿⑤,前吹細柳營⑥。內人紅袖泣⑦,王子白衣行⑧。哀極妖星動⑨,園陵殺氣平⑩。空餘金碗出(11),無複繐帷輕(12)。毀廟天飛雨(13),焚宮火徹明(14)。罘罳朝共落(15),棆桷夜同傾(16)。(此傷祿山之亂,亦在八句分截。燕薊,謂陷河北。周秦,謂破兩都。遺孽,指安慶緒。箭入四句,賊至而奔散也。宸極四句,言驚擾陵寢。毀廟四句,言燒焚宮廟。賊將安忠順等入長安,未嚐有發園陵焚宮殿事。當時燒左藏大盈者,亂民也,其公卿墳墓,亦必有乘亂發掘者,故此詩概及之。)

①《左傳》:“吳為封象長蛇,薦食上國。”洙曰:豕善突,故喻祿山。

②陳琳檄:“若駭鯨之觸網。”言其易決也。

③《英華辯證》:庾信《哀江南賦》:“茫茫慘黷。”杜詩:“中原何慘黷。”據陸機《漢功臣讚》“上慘下黷”,並當作。

④《史記》:“群盜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