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節 北征(1 / 3)

公遭祿山之亂,自行在往鄜州,鄜州在鳳翔東北,故以《北征》命題。“鶴注”此詩述在路及到家之事,當在羌村後,至德二載九月作,故雲:“菊垂今秋花。”班彪作《北征賦》:“用以為題。”

皇帝二載秋①,閏八月初吉②。杜子將北征③,蒼茫問家室④。(首段從北征問家敘起。)

①《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稱皇帝。蔡邕《獨斷》:“秦承周末,自以為德兼三王,功包五帝,故並以為號,漢因之而不改。

②《詩》:“二月初吉。”初吉,朔日也。

③《楚辭》:“駕玄螭兮北征。”

④陰鏗詩:“蒼茫歲欲晚。”蒼茫,急遽之意。《詩》:“宜其家室。”

維時遭艱虞①,朝野少暇日②。顧慚恩私被③,詔許歸蓬蓽④。拜辭詣闕下⑤,怵惕久未出⑥。雖乏諫諍姿⑦,恐君有遺失⑧。君誠中興主,經緯固密勿⑨。東胡反未已⑩,臣甫憤所切(11)。揮涕戀行在(12),道途猶恍惚(13)。乾坤含瘡痍(14),憂虞何時畢。(次述辭朝戀主之情,上八,欲去不忍,憂在君德。下八,既行猶思,憂在世事。)

①王洙曰:時房琯得罪,甫上言:琯罪細不宜免。帝怒,詔三司推問。甫謝,因稱琯宰相子,少自樹立,有大臣體。帝不省錄,詔放甫歸鄜州。庾信《哀江南賦》:“逮永嘉之艱虞。”

②張協詩:“朝野多歡娛。”王粲《登樓賦》:“聊暇日以銷憂。”夢弼曰:少暇日,謂軍興之際,公私不遑安處。

③顧慚,自顧慚愧也。裴鬆之《三國誌注表》:“顧慚二物。”曹植詩:“不得顧恩私。”

④傅鹹詩:“發身蓬蓽廬。”

⑤《晉史論》:陳王就國,則拜辭隕涕。班彪詩:“上書詣闕下。”

⑥曹植詩:“皇恩過隆,隻承怵惕。”

⑦《孔叢子》:“犯顏諫諍,公正無私。”

⑧公為拾遺,故恐君有遺失。《前漢?張安世傳》:“無所遺失。”

⑨《文心雕龍》:“經緯區宇,彌綸彝憲。”傅亮表:“密勿軍國,心力俱盡。”密,秘也。勿,黽勉也。⑩東胡,指安慶緒。

(11)鍾惺曰:臣甫,用章奏字麵,如對君語。《家語》:敬薑曰:“無揮涕。”

(12)行在,見《竄鳳翔》詩。

(13)《法言》:“人心恍惚。”

(14)《漢書》:“瘡痍者未起。”《說文》:“痍,傷也,金瘡也。”(15)《易》:“悔吝者,憂虞之象也。”

靡靡逾阡陌①,人煙眇蕭瑟②。所遇多被傷③,呻吟更流血④。回首鳳翔縣,旌旗晚明滅⑤。前登寒山重⑥,屢得飲馬窟⑦。邠郊入地底⑧,涇水中蕩潏。猛虎立我前⑩,蒼崖吼時裂。菊垂今秋花,石帶古車轍(11)。青雲動高興(12),幽事亦可悅(13)。山果多瑣細(14),羅生雜橡栗(15)。或紅如丹砂(16),或黑如點漆(17)。雨露之所儒(18),甘苦齊結實(19)。緬思桃源內,益歎身世拙。坡陀望鄜畤(20),岩穀互出沒(21)。我行已水濱(22),我仆猶木末(23)。鴟鳥鳴黃桑(24),野鼠拱亂穴(25)。夜深經戰場(26),寒月照白骨(27)。潼關百萬師,往者散何卒(28)。遂令半秦民(29),殘害為異物(30)。(此曆敘征途所見之景。既逾越阡陌,複回顧鳳翔,自此而過邠郊、望鄜畤家鄉漸近矣。大約菊垂以下,皆邠土風物,此屬佳景。坡陀以下,乃鄜州風物,此屬慘景。“周甸注”途中所曆,有可傷者,有可畏者,有可喜者,有可痛者。“申涵光”丹砂數句,混然元化。我行二句,儼若畫圖。)

①《詩》:“行邁靡靡。”王粲詩:“悠悠涉荒路,靡靡我心愁。四望無煙火,但見陌與阡。”《漢書注》:“南北曰阡,東西曰陌。”

②曹植詩:“千裏無人煙。”眇,少也。陶潛詩:“蕭瑟室宇中。”

③被傷,戰士之帶傷者。

④《列子》:“周之尹氏,有老役夫,晝則呻吟即事。”呻吟,聲引氣也。《國策》:“流血成川。”元年十月,房琯有陳陶、青阪之敗。二年,郭子儀複有清渠之敗。故雲:“呻吟更流血。”

⑤《家語》:“旌旗繽紛。”沈約詩:“雲華乍明滅。”

⑥陰鏗詩:“寒山但見鬆。”重,重疊也。

⑦古樂府:“飲馬長城窟。”

⑧《唐書》:邠州新平郡,屬關內道。杜篤《論都賦》:“瘞後土,禮邠郊。”胡夏客曰:入地底,暗用陶複陶穴事,其俗尚窟居也。《甘泉賦》:“窺地底而上回。”

⑨《括地誌》:涇水發源涇州,東南流邠州界,至高陵入渭。《九域誌》:潏距涇才百五十裏。《海賦》:“蕩潏島濱。”蕩潏,水流貌。陳子昂詩:“雲海方蕩潏。”

⑩陸機詩:“猛虎憑林嘯。”又:“狐獸更我前。”

(11)《左傳》:“周穆王周行天下,將必有車轍馬跡焉。”

(12)阮籍詩:“托誌青雲上。”殷仲文詩:“能使高興盡。”

(13)鍾惺曰,幽事六句,當奔走愁絕時,偏有閑心清眼,看景入微。

(14)支遁詩:“芳泉代甘醴,山果兼時珍。”

(15)《高唐賦》:“芳草羅生。”

(16)晉摯虞流離鄠杜間,拾橡栗而食。《廣韻》:“橡,櫪實也。”《本草》:“其實似栗實而小。”左思《蜀都賦》:“丹砂赩熾出其阪。”

(17)《世說》:王右軍見杜弘治,歎曰:“麵如凝脂,眼如點漆。”

(18)《淮南子》:“雨露所濡,化生萬物。”

(19)又:“嚐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景福殿賦》:“結實秋商,敷華青春。”

(20)“綖注”鄜畤,即鄜州,公家所在,畤地高而遠先見也。《漢?郊祀誌》:鄜秦文公夢黃蛇自天而下,止於鄜衍,作鄜畤,用三牲郊祀白帝。

(21)薛道衡侍:“鸞旗曆岩穀。”劉繪詩:“出沒萬重山。”

(22)《詩》:“我行其野。”《左傳》:“君其問諸水濱。”《杜臆》:公先至水濱,望家切,而行步速也。

(23)《詩》:“我仆痡矣。”《楚辭》:“摹芙蓉兮木末。”

(24)《詩》:“鴟鴞鴟鴞。”注,“鴟梟,鵂鶹,惡鳥。”《爾雅》:“茅鴟,怪鴟。”郭璞注:“茅鴟,今鳩似鷹。怪鴟,即鵂鶹,一名角鴟,鳴即雨,晝無見,夜即飛。”《詩》:“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25)《漢書?蘇武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說文》:“江東大鼠,能人立,以前兩腳拱頭跳舞。”

(26)蘇武詩:“行役在戰場。”

(27)張華詩:“平台寒月色。”王粲詩:“白骨蔽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