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複注”公避賊艱難之際,得孫宰顧遇,事後感荷而作。黃希曰:公
避寇,在天寶十五載,此雲“別來歲月周”,知詩是至德二載追憶避賊時事,非謂歸鄜州如此也。“錢箋”《元和郡縣誌》:同州白水縣,漢彭衙縣地,春秋秦晉戰於彭衙,是也,《寰宇記》:彭衙故城,在白水縣東北六十裏。
憶昔避賊初,北走經險艱①。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首記避亂彭衙。)
①北走南走,見《漢書》。古樂府《陌上桑》:“不見天路險艱。”
盡室久徒步①,逢人多厚顏②。參差穀鳥吟③,不見遊子還。癡女饑咬我,啼畏虎狼聞。懷中掩其口④,反側聲愈嗔⑤。小兒強解事⑥,故索苦李餐⑦。(此敘攜家遠行,兒女顛連之苦。)
①《左傳》:“盡室以行。”
②《書》:“顏厚有忸怩。”
③鍾會《孔雀賦》:“華羽參差。”宋之問詩:“穀鳥囀尚澀。”鳥鳴無人,一路荒涼之景。
④古詩:“手中掩口啼。”
⑤《詩》:“輾轉反側。”
⑥《唐書》:劉仁軌稱解事仆射。
⑦庾信詩:“苦李無人摘。”《晉書》:王戎與群兒戲於道側,見李樹多實,等輩竟趨之,戎獨不往。或問其故,戎曰:“樹在道邊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
一旬半雷雨①,泥濘相攀牽②。既無禦雨備,徑滑衣又寒。有時經契闊③,竟日數裏間。野果充猴糧④,卑枝成屋椽。早行石上水,暮宿天邊煙⑤。(此敘雨後行蹇,困頓流離之狀。)
①徐幹詩:“所經未一旬。”《易》:“雷雨之動,滿盈。”
②荀濟詩:“誰肯相攀牽。”
③經契闊,謂連朝勤苦,詳見六卷。
④左思詩:“秋菊兼餱糧。”
⑤宋之問詩:“暮投入煙宿。”《杜臆》:“暮宿天邊煙”。逃難之人,望煙而宿,莫定其居也。
小留同家窪,欲出蘆子關。故人有孫宰①,高義薄曾雲②。延客已曛黑③,張燈啟重門④。暖湯濯我足⑤,剪紙招我魂⑥。(此記孫宰晉接之情。據詩意,孫宰當在同家窪,遇孫之後,因寄妻子於鄜州,遂欲從蘆子關以達靈武。“朱注”鄜州在白水縣北,延州在鄜州西北,蘆關又在延州北。時公欲北詣靈武,故道出蘆關也。)
①“遠注”黃希以孫宰為三宰。或曰人名也。玩詩意,人名為近。
②沈約詩:“高義薄雲天。”薄,迫也。王粲詩:“哀鳴入層雲。”
③謝靈運詩:“朝遊窮曛黑。”
④《漢書?外戚傳》:“張燈燭,設幃帳。”《易》:“重門擊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