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節 送李校書二十六韻(1 / 2)

“鶴注”此是乾元元年春在諫省作。“朱注”《唐書?宗室世係表》:舟字公受,虔州刺曳、隴西縣男。父岑,水部郎中、眉州刺史。《舊書》:梁崇義逆命,命金部員外李舟諭旨以安。柳宗元《石表先友記》:李舟,隴州人,有文學俊辯,高誌氣,以尚書郎使危疑反側者再,不辱命。被讒妒,出為刺史,廢痼卒。杜詩凡題中紀韻者,皆係排律。此篇乃五古,不當紀韻,疑屬刊誤。

代北有豪鷹①,生子毛盡赤②。渥窪騏驥兒③,尤異是虎脊④。李舟名父子⑤,清峻流輩伯⑥。人間好少年,不必須白皙⑦。十五富文史⑧,十八足賓客。十九授校書,二十聲輝赫⑨。眾中每一見,使我潛動魄⑩。自恐二男兒,辛勤養無益(11)。(首敘校書才望出眾,從父說到其子。

“盧注”李舟於德宗朝奉使詣劉文喜,陳以禍福,帳下殺文喜以降。又奉使詣梁崇義,諭旨安之,勸崇義入朝,言頗切直。觀公此詩,知少年時便已傑出矣。二男,公子宗文、宗武也。)

①《國策》;代三十六縣。《漢書》:雁門、代郡,皆晉地也。今為代州。

②魏彥深《鷹賦》:“白如散花,赤如點血。”

③《史記》:田光謂燕太子丹曰:“臣聞騏驥壯盛之時,一日千裏。”

④《天馬歌》:“虎脊兩,化若鬼。”

⑤《漢?蕭育傳》:王鳳以育名父子,除為功曹。言育為名父之子也。

⑥《魏誌?常林傳》:林節操清峻。沈約奏彈:“玷辱流輩。”

⑦《陌上桑》:“為人潔白皙。”

⑧蕭琛詩:“文中更區分。”古樂府:“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此四語所本。又後漢人《為焦仲卿妻詩》:“十三能織綺,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亦四語疊敘。

⑨《洛陽伽藍記》:“炎光輝赫,獨絕世表。”

⑩鍾嶸《詩品》:“陸機所擬十四首,驚心動魄。”

(11)《抱樸子》:“懷損命之辛勤。”

乾元元年春①,萬姓始安宅②。舟也衣彩衣③,告我欲遠適。倚門固有望④,斂衽就行役⑤。南登吟《白華》⑥,已見楚山碧⑦。藹藹鹹陽都⑧,冠蓋日雲積⑨。何時太夫人,堂上會親戚。汝翁草明光⑩,天子正前席(11)。歸期豈爛漫(12),別意終感激(13)。(此送別而記其孝思,從母說及其父。舟父向為眉州刺史,天寶之亂必寓家於此,故其母倚門而望。楚山,母在之處。鹹陽,迎母還京。豈爛漫,歸時不遠。終感激,不忍離父也。)

①《肅宗紀》:乾元元年二月丁未,大赦,免陷賊諸州三歲稅,天下非租庸,無輒役使。

②《詩》:“其究安宅。”

③《列士傳》:老萊子行年七十,作嬰兒娛親,著五采爛衣。《困學紀聞》:曹植《靈芝篇》:“伯瑜年七十,彩衣以娛親。慈母笞不痛,欷欷淚沾巾。”今人但知老萊子,而不知伯瑜耳。

④《後漢書》:薛包事母孝,出入有時,至期,母必倚門望之,包必至矣。略與王孫賈同。

⑤《魏都賦》:“斂衽魏闕。”出行皆謂之行役,如公還成都,自雲“他鄉複行役”,不必奉使者稱行役也。《詩》:“予季行役。”

⑥劉庭芝詩:“南登漢月孤。”《詩序》:“《白華》,孝子之潔白也。”束皙《補亡詩》:“白華朱萼,被於幽薄。粲粲門子,如磨如錯。終晨三省,匪惰其格。”

⑦《史記?秦紀》:楚自漢中,南有巴黔,惠文王十三年攻楚漢中,取地六百裏,置漢中郡。據此,則蜀漢本屬楚地,故雲“楚山碧”。宋武帝詩:“楚山帶舊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