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夢李白二首(1 / 2)

梁權道依舊次編在乾元二年秦州詩中。“盧注”考白年譜,乾元元年,流夜郎。二年,半道承恩放還。白《寄王明府》詩雲:“去年左遷夜郎道,今年敕放巫山陽。”其自巫山下漢陽,過江夏而複遊潯陽等處,蓋在二年。公客秦州,正其時也。觀詩中關塞江南等字,可見。曾鞏《李白集序》:白臥廬山,永王璘迫致之。璘敗,白坐係潯陽獄,得釋。乾元元年,終以汙璘事長流夜郎。

死別已吞聲①,生別常惻惻②。江南瘴癘地③,逐客無消息④。(首敘致夢之由。瘴地而無消息,恐死生難定,故心常惻惻。)

①《焦仲卿妻》詩:“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後漢?宦者傳》:“群公卿士,杜口吞聲。”

②蘇武詩:“淚為生別滋。”歐陽建詩:“惻惻心中酸。”

③“趙注”潯陽,今之江州也,屬江南東路。孫萬壽詩:“江南瘴癘地,從來多逐臣。”《魏都賦》:“封疆瘴癘。”《廣州記》:夏謂青草瘴,秋謂黃茅癘。

④李斯書:“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虞羹詩:“君去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①,明我長相憶②。君今在羅網③,何以有羽翼④。(君今二句,舊在關寒黑之下,今從黃生本移在此處,於兩段語氣方順。)恐非平生魂⑤,路遠不可測⑥。(此述夢中相接之情,白係潯陽,故雲羅網。恐非平生,疑其死於獄也。郝敬曰:讀此段,幹載之下,恍若夢中,真傳神之筆。)

①魏文帝詩:“眼中無故人。”楊素詩:“入夢訪幽人。”

②古樂府:“下有長相憶。”

③《說苑》:孔子曰:“君子慎所從,不得其人,則有羅網之患。”

④蔡琰《笳曲》:“焉得羽翼兮將汝歸。”

⑤任昉詩:“還敘平生意。”

⑥古詩:“路遠莫致之。”沈約詩:“夢中不識路,何以慰相思。”

魂來楓林青①,魂返關塞黑。落月滿屋梁②,猶疑照顏色③。水深波浪闊④,無使蛟龍得⑤。(未記覺後相思之意。楓林,白所在。關塞,公所居。水深浪闊,又恐死於溺也。楊慎曰:夢中見之而覺其猶在,即所謂“夢中魂魄猶言是,覺後精神尚未回”也。此章次序,當依黃氏更定,分明一頭兩腳體,與下篇同格。)

①《楚辭?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裏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

②伏知道詩:“落月與雲齊。”宋玉《神女賦》:“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③魏甄後詩:“想見君顏色。”

④傅玄詩:“山高水深路無由。”虞茂詩:“三山波浪高。”

⑤《淮南子》:“蛟龍水居。”吳均《續齊諧記》:漢建武中,長沙人歐回,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曰:“吾嚐見祭甚盛,然為蛟龍所居。”此拈“逐客無消息”,故有路遠之憂,水深之慮。次章拈“情親見君意”故寫局促之情,憔悴之態。皆章法照應也。

按太白本傳:白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杜公向贈詩雲“飛揚跋扈為誰雄”,蓋恐其負才任氣,至於債事也。後來永王璘起兵,迫致不能自脫,觀其作《東巡歌》雲“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又雲“二帝巡遊俱未回,五陵鬆柏使人哀”,又雲“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尚以勤王望永王,意中實未嚐忘朝廷也。及璘敗而白遂係獄,殆所遭時勢之不幸耳。少陵倦倦係念,亦曲諒其苦心,而深為之悲痛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