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詩,梁權道編在乾元二年秦州詩內,今姑仍之。
朔風飄胡雁①,慘澹帶砂礫。長林何蕭蕭②,秋草萎更碧③。北裏富薰天,高樓夜吹笛④。焉知南鄰客,九月猶絺綌⑤。(此章歎富家宴樂之盛。上四深秋之景,下四炎涼之況。南鄰客,公自謂。)
①鮑照詩:“北風驅雁帶雨霜。”又:“胡雁已矯翼。”又:“疾風衝塞起,沙礫自飄揚。”首二句本此。
②江道詩:“長林悲素秋。”《楚辭》:“風颯颯兮木蕭蕭。”
③古詩:“秋草萎已綠。”左思詩:“南鄰擊鍾磐,北裏吹笙竽。”陸機詩:“高樓一何峻。”
④向秀《思舊賦》:“鄰人有吹笛者。
⑤《詩》:“九月授衣。”《隋書》:袁充少時,冬初尚衣葛,客戲之曰:“絺兮綌兮,淒其以風。”充曰:“惟絺惟綌,服之無斁。”公詩“花時甘縕袍”,此雲“九月猶絺綌”,見貧人衣服失寒暑之宜。
其二
長陵銳頭兒①,出獵待明發②。騂弓金爪鏑③,白馬蹴微雪。未知所馳逐④,但見暮光滅⑤。歸來懸兩狼⑥,門戶有旌節⑦。(此章歎少年射獵之事。上四早獵之景,下四夜歸之興。前曰“長陵銳頭兒”,後曰“門戶有旌節”,蓋指勳戚豪勢之家,乃追憶長安事也。)
①漢高祖葬長陵,在長安四十裏。《春秋後語》:平原君曰:“澠池之會,臣觀武安君小頭而銳,瞳子黑白分明,瞻視不常,難與爭鋒,惟廉頗足以當之。”
②《蘇武傳》:“單於出獵。”《詩》:“明發不寐。”明發,曉光初發也。
③又:“騂騂角弓。”注:“騂騂,調利也。”金爪鎬,言箭鏃之鎬如金爪然。
④《史記》:博戲馳逐。
⑤梁簡文帝詩:“絲條轉暮光。”
⑥《詩》:“並驅從兩狼兮。”
⑦《周禮?秋官》:小行人,道路用族節。《唐書?百官誌》:節度使賜雙旌雙節,行則建節,樹六纛。《車服誌》:大將出,賜旌以專賞,節以專殺。旌以絳帛五丈,粉畫虎,有銅龍一,首纏緋幡,紫縑為袋,油囊為表。節垂畫木盤三,相去數寸,隅垂尺麻,餘與旌同。
其三
漆有用而割①,膏以明自煎②。蘭摧白露下③,桂折秋風前。府中羅日尹④,沙道尚依然⑤。赫赫蕭京兆⑥,今為時所憐⑦。(此章慨趨炎附勢之徒。借物托興,言盛衰倏忽,凡事皆然,如蕭京兆可鑒矣。“盧注”府中指丞相府,蕭靈黨於林甫,為其所網羅,故曰羅舊尹。)
①《莊子》: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②《漢書》:龔勝卒,有一老父相吊,哭甚哀。既而曰:“嗟乎!薰以香自燒,膏以明自消,龔生竟夭天年,非吾徒也。”
③《世說》:“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④古詩《陌上桑》:“冉冉府中趨。”
⑤《唐國史補》:凡宰相禮絕班行,府縣載沙填路,自私第至於城東街,號曰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