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節 寓目(1 / 1)

“鶴注”詩雲關雲、塞水、羌女、胡兒,當是乾元二年在秦州作。《左傳》:“得臣與寓目焉。”梁元帝《答張纘文》:“寓目寫心,因事而作。”

一縣葡萄熟①,秋山苜蓿多②。關雲常帶雨,塞水不成河③。羌女輕烽燧④,胡兒掣駱駝③。自傷遲暮眼,喪亂飽經過③。(寓目,動邊愁也。上六,皆目中所見者。末點眼字以醒題。首聯,物產之異。次聯,地氣之殊。三聯,人性之悍。漸說到邊塞可憂處。故有喪亂經過之慨,謂不堪再逢亂離也。)

①《史記?大宛傳》:“宛左右以葡萄為酒,富人藏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俗嗜酒。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於是天子始種之高官別館。”《永徽圖經》:蒲萄生隴西、五原、敦煌山穀,今處處有之,其實有紫白二種。

②《西京雜記》:樂遊苑多苜蓿,一名懷風。

③塞外地高四下,荒涼無阻,故不成河。

④《史記》:周幽王為烽燧大鼓。《正義》曰:“晝日為烽以望火煙,夜舉燧以望火光。”

⑤掣,牽挽也。駱駝立,掣而後伏,伏而後興。《外國圖》:大秦國人長一丈五尺,好騎駱駝。

⑥陶潛詩:“脫有經過便。”

朱鶴齡曰:此詩當與“州圖領同穀”一首參看。關塞無阻,羌胡雜居,乃世變之深可慮者,公故感而歎之。未幾,秦隴果為吐蕃所陷。

楊德周曰:“關雲常帶雨,塞水不成河”,“穀暗非關雨,楓丹不為霜”,皆字字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