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當日上午,按照中油集團公司、中油股份公司統一部署,為西氣東輸提供主力氣源的塔裏木氣田在南天山山前工區舉行了鑽探儀式。

10時40分,塔裏木油田領導孫龍德通過衛星傳輸係統,向正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參加西氣東輸工程開工儀式的中油股份公司總裁黃炎彙報了塔裏木氣田鑽探的準備情況。在黃炎下達統一開工指令後,孫龍德一聲“開鑽”令下,伴著現場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嶄新的鑽杆旋轉著向地層深處鑽進。

當時,塔裏木探區彙集了一大批國內外石油界的高水平專家,形成了符合現代勘探規律的勘探開發一體化管理體製,從根本上為塔裏木油田油氣勘探工作的開展和西氣東輸上遊資源的落實提供了保證。陝甘晉段鏖戰黃土塬

2002年7月4日早晨,大雨一直下個不停。6時30分,華北油建西氣東輸項目部永坪分部經理高喜文和平時一樣,讓副經理黃長明與技術員周卓林帶著單鬥司機,到工地去檢查管線封堵情況,防止水流入管內。

7時30分,項目部接到當地水利部門“上遊河穀來了特大洪峰”的緊急通知。

項目部立即將險情通知了所有機組,一邊轉移機械設備,一邊采取防範措施。

項目經理張德民部署完畢後,他立即沿永坪川河穀察看洪峰。

從7月2日晚開始,位於延川縣上遊的子長、永坪等地突降暴雨,降雨量達258毫米,子長縣城區深達15米。

特大暴雨形成特大洪峰,順著清澗河穀狂瀉而下,與永坪川河穀交彙於延川縣城。兩股洪峰合而為一,形成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災。

9時10分,洪峰到達延川縣城,峰頭足有2米多高,就如同一堵水牆一樣,洪峰的前沿都是垃圾、樹木和雜物。

又過了半個小時,洪水達到了最高峰,水聲咆哮著,渾濁的浪頭狂卷著一切,裹挾著牲畜、樹木等不計其數,沿著曲折的河穀翻卷著衝下來。

洪水所到之處,掏空了窯洞,衝垮了橋梁,就連高高的電線上也掛滿了雜草。

有一位60多歲的老人望著滿地肆虐的洪水,他悲愴地說:“我活這麼大,還沒見過這麼大的水!”

黃長明等幾人得知洪峰即將到來的消息的時候,永坪川河道的水已經上漲了,水位沒過橋麵膝蓋深。

他們幾個人順著河穀,手挽著手尋找橋口,摸著橋欄涉水過了河穀。

當高喜文看到自己安排出去的職工平安回來的時候,他禁不住哭了起來。

張德民帶車與洪峰搶時間,他們回到項目部營地時候,洪水已經把項目部包圍了。當時,緊靠河道邊的圍牆基礎出現嚴重塌方。

項目部全體成員為了保衛項目部,保衛身後的城區,他們立即投入到抗洪搶險中。

張德民率領大家冒著大雨,奮不顧身地往塌方處緊急運送沙袋和石塊,終於保住了項目部營地。

同時,在建築工程分部也打響了一場艱苦的保衛戰。投資100多萬元新建的可移動攪拌站,是50名職工用3個多月修建起來的,那幾天設備剛剛調試成功。

大家眼看著洪水漫出了河道,漫過護坡,漫進了工地,都已經浸過攪拌站30多厘米高了。

項目部副經理趙國華和大家用草袋裝土堆圍堰,他們一個衝鋒就用掉了600多個草袋,擋住了洪流進一步漫延。

但是,正在清澗河穀附近往黃土塬上倒運管材的3名單車司機和1名吊車司機,卻因為沒有通信信號,接到洪峰的緊急通知後,洪峰已經隨後趕到了。

洪水來得太猛了,他們來不及把車輛轉移到高處,隻好先把人員救出來,轉眼間車輛已經被洪峰吞沒了。

周邊地區不斷有人員傷亡的消息傳來,華北油建項目部的351名職工卻都安然無恙。

華北油建的大旗依舊飄揚在高高的攪拌站上,車輛撤離孤城,管理局傳來了慰問信,生產仍然進行。

洪水直到傍晚才漸漸消退。

洪災帶的損失是慘重的,大量的材料被洪水衝走了,作業帶、管溝、施工便橋被毀無數。

尤其是冷彎管機組和運輸機組所在子長縣城,水電路通訊全部中斷,與外界聯係的公路因山體滑坡而堵塞。3座橋梁垮了兩座,幸存的一座也成了危橋,沒有縣長的特別通行證,任何車輛不得通行。

子長縣城區主要道路已經戒嚴了,隻放行緊急運輸救災物資。整個子長縣城成了一座孤城。各機組急需的冷彎管無法外運,運輸車輛受困於子長縣城。

第二天,陝晉管理處處長陳金龍、公司經理張新生緊急趕到受災現場,部署抗洪救災和恢複生產工作。

公司工會的人也來了,給大家帶來了慰問金。

當天,項目部安排各施工機組及分包隊伍專人值班,全天監視洪水的變化情況,以準備隨時應對更大的洪災。

通過多方努力,出於對國家重點工程的支持,受困於子長的運輸車輛終於得到了特別通行證。各機組又得到了急需的管材,生活生產逐漸恢複了正常。

7月8日,一直牽掛前方的華北石油管理局領導特意傳來了慰問信,信中說:

項目部的同誌們精神沒有被洪水衝垮,是值得信賴的隊伍。

黃河延水關穿越是西氣東輸工程首次穿越工程,同時也是陝晉線上的製高點。

按照《黃河治理開發規劃綱要》,2010年到2020年間,要在延水關下遊92公裏處,黃河壺口瀑布上遊10多公裏處修建古賢水庫。

延水關黃河隧道位於陝晉大峽穀中部,全長518米,平巷隧道在黃河水下20多米處,於2001年9月18日作為西氣東輸試驗性工程之一正式開工。

由於隧道地質條件複雜,隧道施工過程中先後發生湧水10多次,特大湧水4次,致使工程受阻。

中國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對此極為重視,他們多方調集技術力量,實施攻關。各級領導多次趕赴現場實地檢查,督促施工。

同時,邀請資深隧道專家對延水關隧道穿越問題進行研究,明確了“有水必堵,嚴控爆破”的施工原則。

承擔施工任務的中國安能建設公司精心組織,謹慎施工,至2002年12月底,隧道僅剩下10米。

隨後,施工人員一鼓作氣,於2003年1月8日將隧道全部打通。這是西氣東輸長江、黃河穿越工程中率先完工的“咽喉”工程,首創輸氣管道以隧道方式穿越黃河。

2003年3月28日10時,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在甘肅省嘉峪關市舉行了西氣東輸管道工程甘肅段開工儀式。

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就西氣東輸甘肅段開工,向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發出賀信。賀信重申:

將全力支持和服務工程建設。

甘肅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守盛在形式儀式上講話說:

工程建成之日,必將對優化西部地區能源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加快甘肅經濟的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甘肅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為工程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中油集團公司副總經理、中油股份公司高級副總裁蘇樹林在開工儀式上講話說:

長期以來,中國石油與甘肅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長慶、玉門油田的開發建設,蘭煉、蘭化的生產,蘭成渝、澀寧蘭管道的建設和油品銷售都得到了甘肅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幫助。

甘肅段整體地形複雜,工程線路長,自然環境惡劣,工作條件艱苦,社會依托差,技術難點多,施工難度相當大。

為保證甘肅段施工按計劃運行,中石油給予高度重視,從2001年開始,就著手從隊伍招標、工程設計、物資采辦運輸、技術攻關等各方麵進行充分準備。

全部施工單位、千餘名士氣高昂的工程建設者及時進駐施工現場,開展施工技術規範培訓,大家決心高標準、高質量地按時完成甘肅段施工,確保西氣東輸工程2005年1月1日全線貫通。

甘肅省各級政府和沿線群眾也對西氣東輸工程給予大力支持。

甘肅段沿線生態環境非常脆弱。因此,西氣東輸設計為員對如何保護環境,建設一條綠色管道,視為他們的重大課題,而且更被他們當作一種曆史責任。

針對西部的生態環境,設計人員經反複論證,分別采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並要求承包商在製定施工組織方案時予以遵循。

甘寧段全線有7個標段,管道三公司、大慶油建、大慶安裝、華北油建、四川油建、勝利油建、江漢油建、遼河一建、遼河二建、管道二公司、管道一公司、管道四公司共計12家施工承包商、一家矽管承包商,5個檢測公司,以及北京、大慶、華北和長慶4家設計院組成的西氣東輸設計聯合體參加建設。

2003年5月10日,中衛黃河特大型跨越主體工程正式動工。

中衛黃河跨越工程是甘寧段的最大工程,也是西氣東輸節點工程之一。

工程中,業主、監理、施工方密切配合,製定了整體對稱、分遍分層焊接、降低焊接內應力的鋼桁架施工作業措施及鋼桁架整體、垂直吊裝施工方案。

經過大家艱苦努力,在經受了黃河主汛期的考驗後,中衛黃河跨越主體工程勝利完工。

中衛黃河跨越的勝利貫通,標誌著西氣東輸在黃河上的三個控製點全部攻破,為全線按期投產奠定了基礎。

西氣東輸難在“三山五越,一塬一網”,15標段就享有“一越一塬”即延水關黃河穿越和陝北黃土塬。

但管道建設業迅速崛起的華北油建一公司不負眾望,幹淨利索地拿下了15標段的建設任務。

2002年2月26日,華北一建公司經理張新生親自帶領項目部主要成員,趕赴西氣東輸陝晉管理處參加交接樁會議。

第二天,張新生又與測量工、技術員一道,對線路經過的地形踏勘研究。

4月1日試驗段開工後,張新生又與項目經理、副經理以及施工、技術等主要部室成員,對全線進行了複勘。

項目經理張德民在概括勘線的作用時說:“想象的不如現場見到的難,隻有看到難,幹起來才簡單。”